元邈听罢一惊,认真拜祭了此碑,又对铃兰说道:「这里面埋葬的是睿真皇后。」
睿真皇后是宪宗皇帝的曾祖母,在安史之乱时两度与代宗走散。
后面历经数年寻找,依旧苦寻不到其下落。元和元年时,宪宗为她上了太皇太后的封号,为她在太庙里立了衣冠冢。
铃兰跟着祭拜了墓碑,默默感慨半天。
乱世飘摇下,哪怕是高门世家女子,甚至是皇族的女子,尚且不能幸免于难。
铃兰道:「历代皇帝苦苦寻找她的下落,若你将她下葬至此的消息告知于皇上,便是大功一件,或许皇上能准许你早些回长安。」
元邈却道:「皇上可能早知其下落。此前找寻沈氏数年,先帝在世时也未尝辄止,可乙酉年却突然叫停,宣称睿真皇后已死,似乎早已找到其下落,但不便不对外公开。」
铃兰贊同元邈的说法:「墓碑上面的字被人刻意抹去,或许是皇家授意。」
两人告别了墓碑,又继续向山下行进。
天空泛起鱼肚白,从林间忽升起浓重的雾气。
两人再走几步似乎绕回了原地,他们瞧见了另外一排无字碑,坟墓装设得极为潦草,不像是大户人家所有。
每个墓碑前摆着祭品和一束马蹄花,看来有人定期祭拜这些死者。
铃兰小声问:「不会是安禄山之墓?」
元邈笑话她异想天开,摸了摸她的头顶,「安史之将似乎没打到这么远。」
他又道:「江南地区佛教盛行,估计是富贵人家做功德捐棺材,把乱葬岗的尸体拖到这里掩埋。」
两人并不打算在这里停留太久,等到雾气渐渐散了,元邈紧紧搂着铃兰,朝着入城的方向走。
不远处,一个老人行色匆匆地离开此处,怀里抱着一束马蹄花,似乎前面无字墓碑群前面的花与祭品便是他放的。
铃兰觉得那人眼熟,便问了元邈。
元邈沉默了,看了一会儿那老人离去的方向,说道:「此人是如梦寺隔壁的陈瞎子,此后以算命谋生,但算的不准,赚不到几个钱。又因他身体残疾,自年轻起便在领越州当地救济。」
铃兰不免吃了一惊:越州的瞎子行动这么灵活?
--------------------
第57章 莲蓬祸事
下山的时候,两人闻见空气中瀰漫腐烂的草木气味,沿着山路的溪水变浊,有些许山石滑落,流入水中。
这些都是山崩将至的预兆,先前在无字碑前遇到的那位瞎子,大抵也是因为恐惧山崩,所以才会毫不顾忌地跑路。
回到会稽县城内,元邈即刻抽调了陈瞎子的卷宗,陈瞎子自建中四年起,双目意外失明,之后一直领取越州的生活援助金。
建中四年发生泾原兵变,元邈起初以为此事与那件事有关,但细细翻阅人口卷宗后,发现陈瞎子在此之前就已经搬到越州。
陈瞎子在报告失明之前是勤勤恳恳的挑山工,应该并非天生懒散之人,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何要装瞎骗取援金?
此事定有隐情,但元邈并不打算打草惊蛇,隐去山上撞破陈瞎子骗保的事,只简单询问当初处理这笔援金的相关官员。
根据当时的记录和官吏们的口供,他们曾经多次访问过陈瞎子家,确定他的确是真的失明,并无欺瞒。
又道陈瞎子可怜,住在如梦寺对面都没开慧,算命的本事一窍不通,飢肠辘辘每日到庙前化缘,到最后还是刺史好心替他申请的援金。
元邈越想越觉得古怪,但这事相较临近的献宝一事,此事显得微不足道。他暂且将此事放下,想等献宝之事结束后,再花时间好好调查。
*
铃兰也十分在意陈瞎子的事。
她想到今早在后山时,陈瞎子怕是看到了她与元邈,而州官与夫人深夜在郊外,很难不让人多心。
她担心陈瞎子后面会将此事捅出去。
铃兰隔日再次前往如梦寺,还未等她进庙,便在门口被拦住,抬头一瞧,拦截她之人正是陈瞎子。
陈瞎子虚眯眼睛,问道:「夫人,可是要算卦?」
「是。」铃兰转了转眼珠,说道:「这不我身边已有一子,想再生一女,凑成一个好字。听说如梦寺求子灵,我想祈福看看。。」
陈瞎子蹙着眉心,凑近小声说道:「这寺庙求子是灵,但求的子邪乎的很,容易败家运。」
「还有这事?」铃兰朝四周瞧了瞧,想到冯梦龙笔下的火焚宝莲寺,可她记得如梦寺不提供住宿,不像假借佛名行苟且的荤寺。
但陈瞎子说得言之凿凿,还要与铃兰借一步说话,铃兰点了点头,跟着陈瞎子去了他的家。
铃兰一行人步行不足三百米距离,便已经抵达陈瞎子的住所。
陈瞎子住在寺庙对街二层小楼,这小楼听说原先出过命案,被视为凶宅,出租价格极低。
楼上住着一位潦倒画师,平时卖不出去几幅画,楼下是陈瞎子,出名的算命不准。这加深此地风水不好的印象,本地人迷信,附近的屋宇没人敢住,只剩下这两户。
女主让四位奴婢守在外面,独自与陈瞎子进了屋。
陈瞎子家中清净无尘,一看便是他定期有打扫,铃兰在心里证实了昨日的猜测。
铃兰落座后,开门见山:「陈瞎子,我瞧着你这双眼睛未瞎。」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