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王为什么死?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石述玉和龙清宁,一个是荀王最信重的内庭宫卫统领,一个是荀王宁可落个强抢臣妻的名声也要带进宫里的人,他们知道荀王生前最后一段时日想做什么。
那个醉心旁道的帝王,在人生最后几年就像突然中了邪一样,在他的封地涪州设立了一座涪州学府,谁都以为这是中规中矩的学堂,顶多冠了个天子门生的名头,谁知道出来的学生迅速地通过了层层审调,并打进各地官僚体系中,官职都不高,但此举打破了百年来由士族把控的官场大门,短暂地掀起了一场中兴之潮。
但是没过几年,荀王就「被病逝」了。
龙清宁走到外面,云层是铁铮铮的灰色,压在重重宫檐上,让每一个人都透不过气,她伸手拂了拂桂枝:「君王有雄心,这是好事,怎么能拦呢?」
「没让你拦!」石述玉急了,「让你别跟着瞎折腾,你觉得背靠北境王就万无一失了吗?哪有那么简单的事儿。就北境那点底子,掏干净了也只能养那二十万兵马,龙可羡哪儿来的力气襄助你?」
冷香摇下来。龙清宁没说话。
石述玉接着道:「龙可羡也不干净!她背后连着南域,和三爷还有牵扯。若是安安生生把航道通起来,那就是士族与北境双赢的局,但若是云顶的大佛们打起来,弄死了骊王,再扶起骊王幼子继位,届时你要怎么办?」
「我要怎么办?」龙清宁重复道,「骊王活有活的玩法,死有死的玩法。」
她站在秋色里,就像一粒格格不入的冷霜,挣扎在劲风中,随时都会化成一点水渍,然后消失在天地间。
石述玉挪不开眼。
不该这般的,他少失双亲,沦落到和野狗争食,而后被捡入了高门朱户里,得到了第二条命。在那里,他被灌以诗书礼仪和刀枪兵械,在刻意安排下救下荀王,自此平步青云,但他明白,他只是一枚士族埋在宫阙里的钉子,为的是在关键时刻推动政局。
石述玉活得很清醒。
那个苍老的帝王是真的信任他,将他视作心腹。但这没有让他打开那扇门的动作有丝毫犹豫,当三山军涌入王都包围殿宇的时候,他就对那种反叛有病态的着迷。
现在只是看着龙清宁,他竟然又生出了相同的感觉。
是情/欲吗?石述玉吃不准,真有那么简单就好了。但他没有想要占有她的心思,只是有时候看着她剪花枝、煲羹汤,看着她琐琐碎碎地忙来忙去就足够了似的。
真他*的没出息,石述玉不由自嘲地想,他明明知道,龙清宁能展现出来的柔弱或是果决都是武器,她靠这武器,收拢了两朝帝王,勾勾手就让他生不起反抗的心思。
石述玉带着气走了,龙清宁看了眼赌气系死的绳结,自言自语似的:「还是个孩子呢。」
***
在王都的信抵达碧鳞岛之前,封殊就摸清了刺杀案的原委,什么刺杀案,分明就是摘出北境,挑拨祁国内斗的藉口。这是个局,笼盖士族与王权的惊天之局。
他在离开碧鳞岛之前,同龙可羡见了一面。
「听人讲你在海上受了伤,可好全了?」
海边风大,把俩人的声音搅得零碎断续。
龙可羡戴着帽子,垂头把石子踢来踢去:「好了。」
「此番南下一趟不容易,见着你倒是都值当了,」封殊像个真正的先生,「怎么玩到南边去了?」
龙可羡碾着颗石子,在鞋底滚来滚去:「没想去的。」
她去的时候是真被放倒了。
「南域如何?」封殊放眼望去,那万万朵叠浪之后就是士族迫不及待要打开的天地。
龙可羡想了片刻,诚实地说:「海域巡卫确实完备。」
阿勒算是把海域玩儿明白了,他把领地分割得像棋盘格一般,必要时候和属国合作,把巡船的作用放大到了极致,就像海龙王,每朵浪都要听从他摆布似的。
船已经准备起航了,封殊看着那缓慢张开的船帆,说:「我要回王都了,可有什么话要转告宁贵妃?」
龙可羡摇摇头:「我给她写信。」
那句话听起来像是某种警告,暗示着龙清宁还压在王都,但封殊没有这个意思,他知道龙可羡也不会朝阴仄里想,她向来都很直白,或者说对于言语有种独断专行的理解,只会按照她自己的法子解读,这种独断专行的背后是与其相匹配的实力。
这样的龙可羡,不把她拘在王都会很可惜,若是真拘在了王都,那会更可惜。
封殊微微嘆口气:「今日之后,还唤我先生吗?」
龙可羡莫名地看他:「唤的。」
在龙可羡带兵南下勤王时,封殊确实教她良多,在王庭剋扣北境军费时,只有封殊会给北境折算军粮。
对她来说,针对士族的最终目的是龙清宁,她对封殊这个人没有恶意。
「那先生多说一句,秋燥风寒,小心烛火。」
***
龙可羡望着这点烛火,想起封殊临走前的话,有点儿走神,直到尤副将喊了她一句。
「少君,这些军械都要西运啊?」
龙可羡这才回神,接过册子核了一遍,在底下盖了自个儿的印:「要。」
阿勒在西边打了几波散寇,他要把那群乌合之众串起来造势,在军械上有些短缺,正好北境送来碧鳞岛的军械先到了两船,龙可羡直接拨了过去。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