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曕:???
亲哥?
小倒霉蛋也想跑,但是他腿短反应又慢了一拍,想跑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额娘额娘,我要和五哥一起去汇报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五哥自己不靠谱,得我跟着才行。」
谦太妃抱着儿子不撒手,太后和裕贵太妃也满眼不贊同,「皇帝也是,有差事让弘昼自己去办,带上你干什么,平白让我们担心。」
丁点大的小娃会办什么差,他不捣乱就很不错了。
小孩儿胡闹,皇帝那么大了也跟着胡闹。
弘曕:qaq~
哥,救救~
等小傢伙安抚好三位额娘离开寿康宫,养心殿的兄弟俩已经把正事儿说完了。
干隆看着脚步虚浮一路飘过来的傻弟弟,再看看拍着胸口庆幸跑的快的和亲王,「你就这么把弘曕扔在寿康宫了?」
和亲王理不直气也壮,「死道友不死贫道。」
弘曕留在寿康宫是额娘们的乖宝,他留在那里就是挨骂,还是一个人挨三个人的骂,他傻了才留在那里。
干隆摆摆手让他们俩在外面等着,「朕去换身衣服。」
弘曕趴在椅子上气儿还没喘匀,「啊?要出宫?」
和亲王眉开眼笑,「出宫,让英吉利的四品官好好告一状。」
小豆丁立刻竖起耳朵,「五哥,细细说来。」
「这时候又不累了。」和亲王笑骂一声,「不着急,待会儿出去带你看现成的热闹。」
那个洪任辉为了告御状特意学着他们这边的规矩找人写了状子,和亲王昨儿找机会看了一眼,啧,也不知道哪个不要命的文人连这种状子都敢接。
状子里将洋人在广州受到的委屈添油加醋说了一通,说广州十三行是压在他们身上的枷锁,请求皇帝在广州之外再开些港口给他们交易,不然他们的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
想他们和大清过来往交易那么多年,直到现在依旧只能去广州一个地方,还只有夏天才能下船登陆,其他季节连上岸都不行。
外国商人上岸之后也不能进城,只能在「十三行街」里活动,想干什么都必须在十三行眼皮子底下才行,不然就会被赶出去。
他们带来的货物也不能自由交易,不管十三行给他们的价格有多低,他们所有的货物都只能卖给十三行,而採买同样也绕不开十三行,卖的价格低买的价格高,他们再怎么腰缠万贯也不能这么欺负他们。
如果他们遇到什么不妥当的事情,告状也不能直接和官府说,得通过十三行才能和官府沟通。
他们本就对十三行不满,十三行傻了才会让他们和官府沟通,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铤而走险进京告御状。
和亲王说到这里就想笑,给英吉利人写状子的读书人也是个人才。
广州十三行对洋人的待遇如此苛刻,那些洋人为什么还是争先恐后的来他们这边经商,让他们不满意他们不来不久行了?
说到底还是捨不得利益。
就拿茶叶来说,转手运回他们老家就能十倍百倍的价钱,具体多少倍要看商人的良心。
但是很遗憾,商人大多没有良心。
洋人对他们的东西趋之若鹜,不管买的时候价格多贵,他们转手依旧能赚的盆满钵满。
控告朝廷在他们交易时设的关卡太多,埋怨海关受的税太高,还说沿海各地的告示里将他们称作罪犯让他们受到了侮辱,一个个的能耐不大问题还不少。
他们要是老老实实经商做交易,沿海地方也不会贴告示让百姓远离他们,凭什么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说大清的地方官有错。
在他们这儿赚钱还对这不满意对那不满意,又要取消审核关卡又要降低关税,给他们脸了是吧?
第43章
*
和亲王对洋人商队没什么好感,或者说,朝廷上下对洋人商队都没什么好感。
一来是自古以来重农轻商,商为四民之末,来经商的还是外国商人,和他们打交道有失天.朝上国的体面。
二来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华夷之防根深蒂固,前朝来自海上倭寇不停的给朝廷找麻烦,本朝倭寇扰边的情况比前朝好一些,但是也没好哪儿去,比起从外国商人手里赚钱,他们更乐意关起门来过日子,能腾出一块地方给那些西洋商人已经很不错了。
这次要不是涉及到天津知府知法犯法给洋人开后门,他才不会插手这种糟心事儿。
小果亲王忙活了一天体力耗尽,趴在他哥肩膀上越想越觉得危险,这事儿结束后该不会是闭关锁国吧?
兴许可能备不住,大概也许差不离……
不行,他越想越觉得可能性越大,这不行啊哥!
小豆丁瞳孔地震,仿佛今天把洋人全赶出去,明天那些不讲理的傢伙就会扛着炮打过来。
和亲王可不管他弟在想什么,皇帝老哥要亲自去见那个「英吉利的四品官」,接下来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还得让五城兵马司派人去驿馆盯着,免得皇帝发火再逮不着人。
大清的百姓越级告状还得先打板子再说事儿,洋人进京告状本就不合规矩,皇帝肯出宫见他们已经很不错了,进紫禁城想都不要想。
不多时,干隆换好常服带上侍卫出门。审案子不能听告状人的一面之词,此事涉及洋人和粤海关,天津知府受贿反倒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