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瑄有两日没来,黛玉不免问起缘由。
对黛玉,贾瑄极少有隐瞒。
何况,这是迎春的大喜事,也没什么可隐瞒的。
一听是迎春的大喜,黛玉便笑着道,「这可是喜事,迎春姐姐也是命苦,既然寻了好人家,怎么说我也得给一份添妆。」
「这也是你的心意。」贾瑄没拦她。
黛玉又问,「定的是谁家公子?」
虽然迎春的父亲已故,但她嫡母还在,婚事自然绕不开邢夫人。
黛玉显然也清楚邢夫人的脾性,那是极其不喜欢小老婆的人,迎春的母亲更是从前欺负过邢夫人的小老婆,这么多年来,迎春日子过得不上不下,可是託了她亲娘的福。
就邢夫人那脾气,能给迎春许个什么好人家?
「是老太太相看的,出身寒门,姓武,是新科的举人。」贾瑄言简意赅的将人的条件说清楚了。
黛玉瞭然,「老太太还是心疼迎春姐姐的。」
迎春没有了父亲,嫡兄跟她也不亲,嫡弟因着邢夫人和她娘的关系,比之嫡兄还不如。
长房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不会去主动操心迎春的婚事。
除了老太太,还真没人会帮迎春相看。
就迎春这条件,那武家公子,已经是极好的人选。
新科举人,如此年轻,来年考中进士,也不是没可能,即便落榜,下一科考中的机率也大。
迎春将来怎么也能做个官夫人,而且还是正室嫡妻。
真要嫁到门当户对的勛贵家庭,她这条件,若许给嫡子,最多也就做个继室,不然就只能许给身份相当的庶子。
这未必比嫁给那武家的新科举人强。
第83章 贾瑄
迎春的婚事很快就开始走六礼。
武家那位二郎的母亲,在生他时难产而亡,父亲是前两三年病故的。
因着守孝,他才错过了一科乡试,之前定下的亲事也被退了。
毕竟人家姑娘可跟你耗不起,加上武家二郎父亲病逝,家里一落千丈,女方家里自然认为两家门第已经不再匹配。
便是武家二郎也没想到自己能有这样好的运气,考中了举人,就被公府瞧上了。
哪怕只是把公府的庶女嫁给他,也是他高攀了公府。
即便他父亲没病逝,也不过是京中一个正六品小官,门当户对顶多娶个身份差不多的嫡女,想娶身份更高的,那也只能娶庶女。
非要说荣府已经名不符实,可人贾家仍是金陵第一世家,不提贾家还有个福昌侯,就说荣府现在的袭爵人身上仍承袭了一等将军爵。
荣府现任当家人和福昌侯,都是迎春的嫡兄弟,哪怕撇开福昌侯,仅仅一等将军贾琏,都是他高攀不起的人。
迎春有一个一等将军的嫡兄,一个超品侯爷的嫡弟。
就她这条件,做个皇子侧妃也使得。
福昌侯的姐妹,即便是庶出,也仍然抢手。
至于迎春的婚事为什么会拖延至今,武家只当是贾家不欲跟其他皇子扯上关系。
迎春虽然够资格做皇子侧妃,但福昌侯已经被皇帝安排与太子绑定在一起,他家这些姐姐妹妹们当然不可能再许给皇子。
皇子侧妃那都是要上皇室玉牒的,没有圣旨赐婚,皇子也不能随意给自己娶侧妃。
如今这个情形,想也知道陛下不会把福昌侯的这些姐妹们指婚给其他皇子。
京中这些勛贵们,多数都已经暗中站队,想搏个从龙之功,自古就不缺这种投机者。
没站队的那些,财权地位样样不缺,也不屑于巴结讨好福昌侯府,他们只要不得罪福昌侯便可。
贾家拖到现在,选中了他家,多半是不想惹麻烦,干脆挑个门第低些的。
就武家现在的条件,绝不可能入皇子们的眼。
迎春嫁过去,属于低嫁,且不用侍奉公婆,武家兄弟二人虽未分家,但也只是因为武家二郎还未成亲之故,等迎春嫁过去,兄弟二人分家别居是显而易见的。
到时候,小两口住在一起,又没人从中搅和,日子过成什么样,全看迎春自己。
武家二郎和迎春的年纪都不小了,两家商议过后,将婚期定在了冬月初十。
腊月是年关,王熙凤统管荣府大小事宜,分不出太多心神筹备迎春的婚宴,将婚期定在冬月,也不至于把事情全堆积在腊月处理,叫人忙不过来。
冬月初十前一日,贾瑄和邢夫人便回了荣府。
次日是喜宴,武家二郎来迎亲。
贾琏作为长兄,将迎春背出门,按照规矩叮嘱武家二郎善待迎春。
因三日后还要回门,贾瑄和邢夫人便都没回侯府,直接在荣府住了三天。
回门当日,众人齐聚荣禧堂,邢夫人坐在高堂,见了迎春和武清仪,便领着他们去荣庆堂拜见老太太。
在荣府待到下午,迎春小两口才回去。
贾瑄注意到迎春的气色还不错,虽是盲婚哑嫁,但武清仪是个不错的人。
迎春出嫁后,荣府就只剩下了探春和惜春。
探春和惜春都与黛玉同年,翻过年便十五了,也都到了及笄之年,与她们同龄的黛玉早早就定下了贾瑄,她们却迟迟没有定人家。
探春的婚事八成跟迎春差不多,惜春是东府的嫡女,比迎春和探春更好说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