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只死了一个皇帝,没想到是死了两个,如今上位的还是个小孩儿。
她又仔细了解过俄国在位的皇帝,心情更好了。
无他,俄国刚死掉的这两个皇帝中先死的那位,正是世界史上赫赫有名的彼得一世,他锐意进取发动改革打败了瑞典,被称为彼得大帝。
他的政绩毋庸置疑,但正因此,他也得罪了国内的贵族,直接导致了他的继承人出现了问题。
先是他妻子抢了女儿的皇位,可惜权臣当政,等她当了两年皇帝过了瘾死掉,权臣担心他女儿会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改革,直接扶持了他尚且年幼的孙子上位,继续掌权。
这个孙子,也就是如今的幼帝。
但这个幼帝只活了三年。
也就是说,短短五年之内,俄国会接连挂掉三个皇帝。
且之后继位的仍旧不是彼得大帝的女儿,而是他的侄女。
而这个侄女,是个暴君。
她当年十年皇帝,在位期间大杀特杀,连扶持自己上位的大臣也没放过,国内风声鹤唳;她挂了后继位的是个一岁的婴儿,一年后,彼得大帝的女儿夺权篡位,俄国的政局才算彻底稳定下来。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等到俄国使者抵达京城,即便不能在谈判中占据优势,只要拖延两年的时间,局势将彻底逆转。
实在不行,派人到俄国境内去煽动一番,也能达成不错的效果。
想到这儿,季戈松了口气。
她看向林淮:「现在,就看你的了。」
只要林淮能进入谈判团,等隆科多出事儿的时候拿下话语权,这份合约不管签订与否,胜利都将属于他们。
毕竟,那可是西伯利亚啊。
就问你,眼不眼馋?
这次谈话后不久,林泠夫妻便办妥事情,准备直接回江南了。
林泠在外奔忙这许多年,母亲一直是族长在派人照顾,如今母亲年纪上来了,他们夫妻也不好继续在外漂泊,该回家尽孝了。
林淮提出将继母接到京城奉养,却被林泠再次拒绝:「母亲那性子你们也知道,若到了京城,只怕闹得你们家宅不宁。」
见林淮仍想劝,她无奈道:「若母亲会因为你们不开心而觉得心情畅快,我厚着脸皮也就请兄嫂看在母亲的年纪上多包涵几年了,做晚辈的本就该孝顺不是?偏偏母亲折腾完你们也不会多高兴,反倒一肚子闷气自己憋着,这就没必要凑到一起了。」
还是她回去照顾母亲更妥当。
林淮夫妻见她坚持,只能帮忙收拾行李。
却不想,启程前林泠突然身体不适,请太医看过后才知道,她在时隔多年后,竟再次有孕了。
夫妻二人就薛蝌一个孩子,林泠怀相又不好,若京城没熟人投亲也就算了,只能硬着头皮回江南。但既然兄嫂都在,且京城的大夫医术更好,为了孕妇安全,一家子便干脆留在了林府,准备等孩子出生后再回江南。
季戈二人只觉得高兴,忙命人收拾了个合适的宅院出来,又请了个太医到家中坐诊,吃了一段时间的药膳,很快就将林泠这些年途中风吹日晒与前次生产时造成的亏空补了个七七八八,想来继续调养下去,定能平安生产。
林泠安心保胎,季戈却因为她带来的消息忙了起来。
林淮倒是不算忙,却也在俄国使者抵达京城后开始积极奔走,可惜负责谈判的大臣似乎早有人选,即便如此努力也不没能让雍正改变主意。
将此时与季戈提起,她细细思索后开口:「不如兵行险招……」
谈判在即,历史上隆科多领便当也就在这段时间了,雍正定然对隆科多的不满已经积蓄到了顶点,想达成目的,不如直接从他身上着手。
林淮为人正派,闻言生出的第一个想法便是:「夫人的意思是,让我在上朝时弹劾隆科多?」
季戈失笑:「这可不好,容易打草惊蛇。若影响了皇上的计划,你以后可就惨了。」
弹劾肯定是会弹劾的,但这个人选肯定不是林淮——
雍正指定然早就安排好了人,哪儿需要他们来画蛇添足?
「那……」
「隆科多有个宠妾,向来横行霸道、目中无人。」季戈笑了笑,「我只要略施小计,就能与之起冲突,到时候隆科多为平息事端,定会设法弥补你,皇上为麻痹他也会顺水推舟。」
次日,季戈打听好李四儿行踪后前去偶遇,不过稍加撩拨,对方果然上当,直接和季戈当街争吵起来,甚至还想抽她鞭子。
若是寻常女眷估计就吃亏了。
但季戈是谁?她不但没让李四儿打着,还直接反杀,夺了鞭子后险些将人抽晕过去。
不但打了人,她还直接命人到季家通风报信,将所有兄弟全叫到了赫舍里家门口讨要说法。
隆科多听闻此事后面色铁青。
不管他如何宠爱李四儿,她毕竟只是个妾,季戈却是诰命夫人,身后还有一大家子的勛贵做后盾。
当然,李四儿虽比不得季戈身份,季家摞一块儿的分量却也比不得隆科多皇亲国戚、天子近臣来得紧要。
但问题在于,理亏的是李四儿。
季戈虽言语撩拨了几句,却仍在女眷拌嘴的正常范围内,反倒是李四儿,许是被隆科多宠坏了,行事一贯嚣张无理,只是觉得季戈言语不中听了,便当街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