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之尧当时理都懒得理,一个小娘子和一个才十岁的孩子,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拖油瓶。他又不是活腻了,非要给自己找麻烦。
还是卫夕瑶透露了身份,得知他们出身清河卫氏,董之尧才停住离开的脚步,救下二人。
但城里死了那么多人,他身手再好也不一定能同时护住两个,才有了让卫夕瑶自己亲手杀掉变异兄长的一幕。
董之尧分得很清楚,卫夕瑶等人的确出自清河卫氏,但他只欠卫五娘恩情,可不是无条件搭救。
若是卫夕瑶下不了手,那他只会选择一个带出城。
之后的如上所见。
遇到卫曦音的第一眼,董之尧就认出了她。
只不过他没料到,当年的小女娃竟然将他忘得一干二净。
卫暨听他这么一说,也想起来了,面露微诧,「原来是你。」
第377章 恩情与交情(二)
卫曦音一脸尴尬。
难怪他老是幽怨的看着自己。
但她也很无辜啊。
就小时候见过一两面,十年前能和现在长得一样吗?
而且他还为了赶路,把自己弄的邋里邋遢的,那乱糟糟的头发和乱糟糟的鬍子,她能认出来才有鬼了。
卫曦音当年愿意和他保持书信往来,当然是看中他的身手。
少年时期的董之尧身手就极好,她原本是想招揽此人,但他生性桀骜不驯,不愿屈服权贵。
那时候的她还太小,董家的仇家就在京都,她还没那个能力保护身边人。
所以才没有挟恩图报,强行将人留下。
后来或许是离得太远,慢慢地她也没了招揽心思,考虑到自己日渐长大,思忖一番,非常干脆的断了联繫。
这会儿再相见,实在有些尴尬。
到底是自己理亏。
卫曦音轻咳一声,「原来是尧阿兄,你为何不与我相认?」
董之尧面无表情,「自然是想看女郎何时能认出人来。」
卫曦音:「………」
照理说两人身份犹如云泥之别,权贵与平民,卫曦音还对他有恩,董之尧不该是如此态度。
但怪就怪在当年才六岁的卫曦音,现代思想还未完全转变过来,与他书信往来时,对方毕竟比自己年长十来岁,只把自己当做小辈。
一口一个的尧阿兄,为了拉近关系,还绞尽脑汁地在信上内容下功夫。
董之尧念着她的恩情,又想到她只是六岁的小女孩,对她完全没有防备之心,渐渐地,还真就将她当做了自家小辈对待。
那几年出门在外运镖时,遇到什么有趣的小玩意儿,都会想着给她寄一份。
自己辛苦运镖挣的那点钱,大部分都拿去给她买东西了。
可谓除了自家的父母外,从未对谁如此上心。
而后她单方面断了联繫,为了她名声着想,董之尧从未再主动联络,只是私下打听中书令府消息。
结果呢。
居然没认出他!
董之尧当然冷着张脸了。
一旁的卫夕瑶心思复杂。
原来如此!
原来是因为五堂姐,董叔才愿意救下她和侄儿。
她有些郁闷,但更多的是庆幸。
庆幸五堂姐早年结下的善缘,救了她和侄儿一命。
卫夕瑶当即便起身,向卫曦音行礼道:「多谢五堂姐!」至于谢什么,不言而喻。
卫曦音尴尬劲还没缓过来呢。
听到六堂妹道谢,只觉得更加尴尬了。
她摆了摆手,「谢我做什么,偌大的县城能遇上,只能说大家有缘。」
坐在上首的卫暨,对着董之尧含笑道:「的确如此,没想到竟是旧识,那贤侄先安心在坞堡住下。」
「不过居住在夕瑶家里多有不便,老夫另为贤侄安排出住处吧。」既然是要长住,总要有自己的房屋。
董之尧应下。
吴伯这时回来,躬身道:「家主,七老爷他们来了。」
自然是来商量继位仪式之事。
新一任族长继位,对于整个宗族来讲是大事。
而五娘急着赶往上京。
卫暨怕之后风雪渐大,孙女不好上路,他担心万一再拖下去,自己就捨不得放两个小辈离开了。
所以留给明镜堂准备的时间不多。
下首几人非常识趣,起身告辞。
卫曦音也没留下,商量她的继位仪式,她留下旁听总觉得怪怪的。
而且她还想去给董之尧顺顺毛,刚才屋子里人太多,有些话不好讲。
这么多年过去,此人的身手越发精进,能护着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在外辗转流浪一年,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所以从主院出来后,她便出声叫住了董之尧。
「尧阿兄可有空?」
狂风席捲,屋外不是说话地。
卫夕柔和卫夕瑶与他们道别,赶着回去询问两个孩子的问诊情况。
卫明泽等人匆匆进来,大家路上撞见,只微微点头示意,便踏入主院之中。
粗粗一扫,竟来了十几位叔伯。
董之尧等明镜堂的人经过之后,两人移到廊下背风处,才安静回道:「道歉就不必了。」
说着他摸了摸扎手的鬍子,自己想通了,说道:「我知自己变化蛮大的,你没认出来情有可原。」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