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一走。
在场的所有赵氏族人脸瞬间垮了下来。
其中一位叔伯拍桌而起,愤怒道:「我河间赵氏何曾如此卑微过?中山国欺人太甚!」
被人将坞堡围住,还得好声好气地将人供起来。
本来在大军抵达前,赵氏族人早在族堂里就商量过一番。
广平郡离得如此近,若中山国真能肃清广平,那赵氏绝对是除广平那些幸存者外的最大受益者。
只要能够安然地偏居一隅,发展坞堡,壮大自身,赵氏不倒,终有重新崛起一日。
所以他们笃定,中山国是想要河间郡南面五县。
那便给!
大不了冬季的时候坞堡在莫县周围多增加防御,势必不让怪物踏入领地。
谁知人一过来,竟然有赖着不走的架势,还率军包围了坞堡。
可想而知赵氏族人心底有多气!
赵永谦与其堂弟们,另有两位叔伯,这时才有机会开口。
其中一位叔伯目光晦暗,率先出声,沉声道:「依我看,军是中山国的军队,人却不一定是中山国之人。」
第352章 赵氏坞堡(十一)
「这话什么意思?」赵令锋眉头紧皱。
说话的那名叔伯深深地嘆了口气,「小娘子不是自报名讳了?中山国哪里什么姓卫的大户人家,倒是清河郡有。」
这位叔伯名叫赵令深,正是当年被卫暨一纸谏言,而受牵连被贬的五名赵氏子弟之一。
被贬不等于辞官,只是官职降了,发配到较远较偏僻的郡县地。赵令深出身旁系,在灾难发生半年前母亲离世,刚好丁忧在家。
「你是说……那小娘子是清河卫氏之人?」
周围一片譁然声。
河间赵氏和清河卫氏在朝堂上水火不容,两家积怨已久。
倘若卫女郎真是出自清河卫氏,那包围坞堡的行为似乎就变得合理起来。
毕竟年轻气盛,她极有可能是听家中长辈说起两家恩怨,想替族人们出口恶气,故意为难他们?
但还有一件事令人想不通。
中山国的军队,为何会听从卫氏的小娘子调遣?
「诸位叔伯难道忘了?」
赵永谦提醒道,「从中山国过来河间郡,首先要经过清河郡。」
按照路线,中山军是从安平郡、清河郡、常山郡,途经三郡地抵达河间郡。
赵永深点头,「没错,应当是中山国路过清河郡,与清河卫氏达成了什么协议,一同赶往广平。」
由此可见,卫氏根基犹在。
这下大家都不说话了。
若真是猜测的这样,清河卫氏仗着地理位置,率先与中山军达成同盟,那眼前境地对于赵氏来讲十分不利。
有人吶吶道:「毕竟是位小娘子,咱们与她好生谈谈,总要放下以往旧怨,共同应对灾难……」
他身边有族人冷哼一声,「毕竟?小娘子?这是何等的愚昧无知,能独自率军出征,你还当她是普通的深闺小娘子?」
「你!」那人怒视道,「既然你聪明,我倒要听听你有何见解,清河卫氏有那么多人才,为何偏偏派个小娘子出来!」
「我要知道还能坐在这里和你们讨论不成?」
赵永晋汗颜,连忙站起身挡在剑拔弩张的二人中间,「二位叔伯别伤了和气。」
没有信息来源,大家只能凭藉目前的情况进行猜测,说白了所猜所想皆无依据。
当务之急得搞明白,卫女郎到底是不是出自清河卫氏。
如果是,那她如此行事到底是为公还是为私。
为公的话,弄清楚她和中山军有何目的,尽快将人送走。
若是为私……
「永晋。」赵永谦出声道,「你再将当日见到卫女郎的情况说一说,要事无巨细,万不能遗漏。」
赵永晋只得从他见到卫女郎开始,将所有事情全都仔细叙述一遍。
包括他在军队之中的所见所闻。
起争执的两位叔伯顿时噤了声,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就怕错过一丝蛛丝马迹。
「等等!」
赵永谦目光微闪,「你再说一遍,询问她是否是军中统帅时,她怎么回答你的?」
赵永晋一愣,「女郎说得好像是『算是吧』?」
他也反应了过来,『算是』?
那到底是或者不是?
「那自然要问问那两位将军了。」
赵令深颇有深意地道:「想必大家也发现了,两位将军装束不一,其中一人身上并无中山国标识,此人极有可能是卫氏之人。」
赵令锋百思不得其解,「可清河卫氏什么时候有过这号人物?」
两家算世仇了,俗话说最了解你的人往往不是朋友,而是你的对手。
他紧接着嘆了口气,「多想无意,咱们讨论半天也没讨论出个结果来,明日先想办法试探一番再说。」
至于怎么试探,接下来一群人细细讨论。
直到深夜,族堂里的人群才散去。
赵永谦回了家。
孙氏未曾歇下,见到丈夫回来,连忙迎上前,「今个儿怎么这么晚,热水还在灶上温着。」
赵永谦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日后我回来晚,你先歇着便是,不必等我。」
孙氏愣了一下,垂头低声应下,「妾知道了。」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