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灾难发生前,上郡就受灾严重,粮食极少。
还是董之尧带人冒险去了隔壁县城,攻破一家粮行,寻到一些未被污染的陈粮。
之后卫夕瑶又苦寻多日,在别处找到水源。
这才总算撑过干旱的夏季。
但接下来凛冬将至,却没有足够的屯粮过冬。
并州没有粮仓,没有足够的水种植庄稼,广衍县也没有足够的民兵去与人争夺那些残存的粮草。
粮食的问题,任你再能干都没办法。
卫夕柔和卫夕瑶姐妹俩,愁得嘴角起泡,每日忧心忡忡地想尽办法寻找粮食。
更糟心的事出现。
城里的百姓见没有了粮食,开始闹腾,一部分民兵不服被两个女人管束,公然闹事,打上宋府。
另有两名宋氏族人想趁机夺权。
在宋家地盘,却被一个侄媳把持家族和县城,夏季丧尸变弱,没了威胁,宋氏族人人心浮动。
他们计划绑架两个孩子,迫使卫夕柔交出权利,滚回后宅。
卫文阳已经懂事,来到广衍县后经过时间调理,身体恢复健康。
他见情况不对劲,带着陪嫁的僕人,抱着小堂弟躲了起来。
又是董之尧出面,率先发现端倪,杀了夺权的两名宋氏族人和带头闹事的民兵,平息了这场闹剧。
「我上辈子真是欠你们的。」
卫夕柔和卫夕瑶满脸惭愧,「给董叔添麻烦了,您的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这话姐妹俩说了无数遍。
董之尧耳朵都快听出茧子,「还不明白?想要管理好广衍县,光用怀柔政策可不够,得适时心狠手辣,该下杀手时绝不能心软,不然他们就以为你俩好欺负。」
一些心思叵测之人,开始不敢闹事是碍于宋家和卫氏的势力。
毕竟他们亲眼所见,清河卫氏的军队曾来过这里。
但灾难已经发生一年,朝廷的救援从未出现,傻子都知道情况不对。
朝廷没了,秩序崩坏。
宋家男丁死了大半,嫡系一个不在家,眼下势微。
卫氏又远在翼州。
底下人起了歹念,全然忘记当初卫夕柔的救命之恩。
董之尧双眸幽深,「都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没有吃的六亲不认,你们一心为一城百姓好,殊不知别人根本不领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卫夕柔是年轻新妇,在宋家根基尚浅,手里没有兵权,身边无得用亲信,只有几个还侥幸活着的陪嫁丫鬟和家丁,根本压不住下面的人。
她有毅力有韧性,能吃苦耐劳,肯下功夫学习,许多事情一点就透。
只要给予足够时间,定能成长起来。
但宋氏后面赶回来的旁系子弟不服她,城中的民兵和百姓也靠不住。
根基不稳。
一切……皆因她的女子身份。
自古以来女子都是弱势一方。
卫夕柔身为女子,那些人自带偏见,任你表现得再出色,没有铁血手腕和足够的兵力镇压,广衍县迟早会乱。
「董叔说得对!」
卫夕瑶劝道,「大堂姐,我们回翼州吧,三叔伯带了军队回去,坞堡肯定平安无事。」
卫夕瑶对这里没什么感情,留在此处全是因为大堂姐。
姐妹二人劳心劳力,为广衍县做了这么多事,却什么也没换来。
说不寒心那是假的。
最令她无法忍受的是,那些人竟然敢把主意打到她侄儿身上。
这是卫夕瑶的逆鳞,就算董叔不杀了那两名宋氏族人,她也会去找人拼命。
真是一刻也不想待在宋家。
既然宋氏族人那么想要权利,干脆将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他们好了。
卫夕柔闻言抬头,「相隔甚远,谈何容易?」
卫夕瑶却一脸坚决,「三叔伯当初离得比我们还远,照样赶了回去,叔伯们都可以,为什么我们就不行!」
她以为大堂姐是念着旧情,准备下一剂猛药,「难道非要他们再一次对两个孩子下手,大堂姐才能认清现实?」
卫夕柔沉默片刻,「好,我们回去。」
她不是优柔寡断之人。
当初留下,一是因出嫁女已是夫家人,夫家遭难,于情于理不能一走了之;二则是那时儿子才出生几月,根本无法上路。
三……她原本还期盼着丈夫能够回来。
该做的她都做了。
「不好了!」
一名陪嫁丫鬟神色慌张地跑进来,「少夫人,宋氏族人来了一群人,要求交出董老爷,给死去的两名宋氏族人偿命!」
第337章 堂姐妹消息(二)
董之尧闻言冷笑一声,「一群靠女人养的酒囊饭袋,我就坐在这,看谁敢来要我的命。」
卫夕柔沉默片刻,脸上闪过一丝决绝,「将我的剑取来。」
董叔是姐妹俩的恩人,更何况是为了保护她的儿子和侄儿才杀人。
宋家人起歹念在先,竟然恶人先告状。
卫夕柔提着剑走出院子。
一群宋家人怒气沖沖地站在外面,瞧见她独自出来。
立即有人摆出长辈架子,「在宋家的地盘上,竟然被人欺负到了家门口,被杀两名族人,言之媳妇,交出那个姓董的,我等既往不咎。」
「就是,住我们的房子吃我们的粮食,居然还敢杀宋氏族人,简直不将我们宋家放在眼里!」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