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医官不敢隐瞒,立刻向明镜堂禀报情况。
几位明字辈的叔伯对视一眼,都不约而同的嘆了口气。
庄氏忧心娘家情况,是人之常情。
就说卫明泽,他的儿女都活着,生活在坞堡里,但他还有两位姐姐、一位弟弟,以及侄儿侄女们。
卫明泽的弟弟在外游学,不知现在人在何方,大姐嫁到徐州,而二姐就嫁在翼州河间郡。
说不担忧是假的,但现在明显族里没有足够的兵力赶去救援。
要知道如今没有马车,只能步行,沿途城池全是怪物,想要立刻赶过去救人难如登天。
五娘心头恐怕也明白,回来这么久,从来没听见她提及自己父母兄长,大家都是把自己的担忧压在心里头罢了。
卫明泽沉默片刻,说道:「我去老宅问问吧,看看五娘是如何打算的。」
………
老宅早就收到了消息。
卫琅不在家,他这几日带着自己的小队在外执行任务,孩子当了什长,干劲十足。常鹰也不敢给他派太危险的活,就让他带着人去山上採石场守着。
祖孙女二人坐在屋内。
卫暨很沉得住气,什么也没问,一直和孙女在聊卫琅的事。
「你这决定是对的,二郎天生愚钝,不懂得人情世故与道义责任,让他学会独当一面,慢慢扛起事来,对他往后有莫大的帮助。」
卫曦音回道:「孙女也是这样想的,他现在身手不错,缺的是锻鍊心性。」
她看了眼祖父的神色,见他面色沉稳,显然不打算询问之后的安排。
卫曦音想了想,主动提及,「婶婶的事孙女听说了,其实孙女原本打算等粮食运完,再出去救人。」
粮食拖得太久容易出事。
而大部分护卫都被调走参与运粮,根本腾不出人手来。
但很显然,时间拖得越久,族亲们存活下来的概率就越小。
比起粮食的问题,救人的事同样刻不容缓。
太远的他们暂时鞭长莫及,但就在清河郡内或者隔壁州郡,自然是能救则救。
「所以孙女决定叫回跟随运粮的三百名护卫,等城墙修筑好后,让堂兄弟们带着千名百姓自行运粮。」已经跑了好几趟,这么多人不管是遇到丧尸还是坏人,都有一战之力。
本来就是全民皆兵的世道,不可能事事都要依靠着部曲来保护。
一千人的壮年队伍,如果连一点危险都对付不了。
那就是死了,也是死不足惜。
(有话要说:谢谢亲们给的动力,为表答谢加更一章,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打赏,最近有个打赏活动,有点不好意思开口,希望大家给我刷刷免费礼物就行,谢谢。)
第115章 趋利避害
卫暨听着孙女的话,目光幽深,「你既已决定,不必事事跟我禀报。」
「让族人写上在外亲属名册,交由明镜堂整理出来,怎么救,从哪里救,你自己看着办吧。」竟然是完全放任她做主的意思。
卫曦音心绪起伏,她又不是傻子,祖父的意图已经很明显。她想问,祖父是不是已经预感京都那边情况不妙,所以才打算将家族的重担交于自己。
但她却不敢开口,选择性趋利避害,因为怕听见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
良久。
卫曦音垂下眼睑,低声应道:「孙女知道了。」
吴伯这时来到门口,躬身禀报导:「家主,七老爷来了。」
「让他进来吧。」
「是。」
卫明泽很快进入屋内,向卫暨行礼问安。
卫曦音余光扫过他手里拿着的册子,起身行礼:「七叔伯。」
卫明泽摆了摆手,将手里的册子交给她,「这是前些日子五娘问我要的世家名册,最近事情太多耽误到了现在,五娘莫怪罪。」
「七叔伯说笑了,侄女哪敢怪罪,劳烦叔伯们帮忙整理。」卫曦音接过册子,向他道谢。
客套了几句,吴伯端来热茶,卫明泽在下首坐下。
他抬眼看向榻上盘腿而坐的卫暨,斟酌着说道:「侄儿来向族长禀报坞堡外最近的进展,阻断墙只剩山背面十里路还未完工,山上的採石场还在继续……」
卫暨挥手打断他,「不用拐弯抹角,想问出去救人的事就直说。」
卫明泽:「………」
他连忙拱手回道:「就知道瞒不过族长,现在许多族人担忧在外的亲属,侄儿便想着,灵县已经安全,是不是力所能及地派人出去探查一下情况。」
卫明泽将话说得很委婉,忧心会引得族长怪罪,毕竟救人的话,五娘就需要出去涉险。
卫曦音见此,打着圆场,「七叔伯来得正好,刚才我们正在谈论此事,祖父的意思是让明镜堂整理出在外族亲名册,等郎君们运粮回来就出发。」
至于从哪里开始执行,为了避免引发族人不满,不可能捨近求远,当然要看见名册来安排。
收到准确答覆,卫明泽松了口气,起身向卫暨行礼,「那侄儿就不打扰族长休息,立刻回明镜堂准备。」
等卫明泽离开,卫曦音也从主院出来,她将心头杂乱的思绪抛开,打算去安排接下来的行动。
事情需要一步一步来,没有交通工具,人飞不到京都去的,只要保证了灵县的安稳,万一有族亲自己逃回来了呢。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