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寒暄了会,龚六郎忽然问道:「晚辈等人过来时,看见许多人进进出出正在搬运木材,冒昧问一句,这是在做什么?」
卫仲旬也没瞒着他们,「族里正打算建一座公厨,方便日后族人们用膳就食。」
一旁的章元彦闻言就琢磨着,他们现在有求于人,又已在坞堡落脚,那不如让底下官兵们跟着出去帮忙。
一来给卫公留下个好印象,二来等冬季之后,不管是去是留那也无愧于心。
在章元彦心底,他们不会在坞堡久留,无论是他还是龚六郎,迟早要走。
他当即便开口道:「既如此,我等也愿为坞堡尽一点微薄之力。」
「章大人愿意帮忙,自然再好不过。」卫仲旬也没推辞,眼下这天气,公厨自然越快建成越好。
几人又聊了会,想着他们冒雪赶路,至今未曾休整,卫仲旬便命明镜堂的族人带着他们先下去安顿。
关于如何安置粮仓的人,族里之前已经做出安排。
坞堡北面那一片区域的几间空房子,被划分出来给翼州军使用,那群官兵的人数不多,不用特意按户安置,一座三进的宅子挤一挤能住下十几人。
至于龚六郎与章元彦两人,则另外单独安排了处宅院,龚六郎毕竟是祁川龚氏的郎君,又与卫氏有姻亲。
二人告辞离开,从卫仲旬家里出来,便跟着明镜堂的族人来到安置的宅邸。
院落不大,两三间房舍两明一暗,床几椅案一应俱全,干净的被褥与厚衣整整齐齐地搁置在榻上,案几上还放着两个椭圆形的铁物。
龚六郎伸手一摸,温度滚烫。
一旁的族人忙解释道:「这是用于取暖的物品,里面盛着滚烫的热水,五娘说这叫汤婆子。」
龚六郎微微有些诧异。
翼州以往冬天并不会很冷,用不着土炕与地龙,如今天气异常,没想到他们还能想到用这种方式取暖。
龚六郎礼貌道谢。
等安置他们的族人走后,屋子里只剩下龚六郎与章元彦二人。
考虑到一些原因,明镜堂并没有为他们添置下人。
见周围没了人,章元彦不解问道:「六郎君为何不将京都沦陷的消息,告诉卫氏?」
他道:「清河卫氏族人遍布天下,一旦得知朝廷不在,恐怕比我们还急。」
龚六郎围榻而坐,将案几上的汤婆子抱进怀里,才淡淡道:「你可知,卫氏长房一家都在京都?」
章元彦没反应回来,「不是正因为在,我们才更要告知他们?」
宗族世家传承为避免出现内斗,都是传嫡传长,长房一脉是家族的传承,一旦卫氏族人得到消息,即便现在天气恶劣,恐怕也会想办法前往上京救援。
祁川正好距离上京不远,那他们不就刚好可以跟着一起回祁川本家。
「那是因为,之前并没有料到卫公生了病。」
龚六郎眸光幽深,「卫公的病情如何我等不知,若是贸然开口,你说卫公忽然得知噩耗,要是出了什么事,清河卫氏会将这笔帐算在谁头上?」
要知道卫明纶可是卫公的嫡长子,从斥候带回消息后,他便打算暂且瞒下此事。
章元彦愣住。
「再者,现在只知道京都沦陷,而不知具体情况,万一卫氏长房一家平安无事,却因此害了卫公,这不是要让祁川龚氏与清河卫氏结仇?」
朝廷消亡,至少在卫公病好之前,消息绝不能透露出去。
第59章 取暖方式
有了翼州军加入帮忙,几百人同时施工,公厨的建造过程格外快,没过几日便顺利完工。
公厨占据着整座广场,内部非常大,可同时容纳几百人。为了保温,瓦匠又让人提前挖好地龙,火道口连接着食堂里的一排排灶台。
有了这些火道口后,一旦开始生火造饭,那些热气便会顺着火道口流入墙体,使整个室内里的温度上升。
广场的地下是坞堡的地宫。
卫廷家的瓦匠也曾参与过坞堡的宅邸建造,十分了解整体构造,以防万一,瓦匠带着人去了趟地宫,增加十几根承重柱巩固。
也因此,公厨的所有火道算是半砌半挖。
之后两名瓦匠又考虑到夏日炎热的问题,所以火道口全部是活动的,等冬季过去,可将道口封闭起来,这样热气就不会顺着火道进入到墙体,真正将食堂做到冬暖夏凉。
这几日卫暨身体有所好转,卫曦音关心族里的情况,得空偶尔也出来转转。
待看见公厨里那一条条长长的火道,她心头忽然有了主意。
等食堂那边一完工,卫曦音立刻找来瓦匠,让他们带着人,在铁匠铺里也半挖半砌出几个火道出来。
两名瓦匠犹豫着说道:「女郎,铁匠铺左右两旁都是铺子,挖火道的意义不大。」
女郎若是想为宅邸里的人取暖,那得挖多长的火道才行啊,铁匠铺的熔炉温度虽高,但根本无法将热气传递到那么远。
卫曦音正在与卫廷说话,闻言扭头道:「你们先挖出来试试。」
两名瓦匠只有听命行事,花了两天的时间,挖好火龙,长长的火道延伸至整条铺面,瓦匠又建好烟道。
然而在准备建造火道口时,却被女郎阻止。
卫曦音道:「所有火道口全部朝下便行。」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