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斗破小说网 >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 0510 来都来了

0510 来都来了

    以裴元这种擅长阴谋的家伙来看,整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毛澄,无疑是最有可能的幕后推动者。


    现在梁储和毛澄作为主考副主考都已经锁入贡院了,如果现在朝野抓住人品的问题,疯狂的攻击梁储,让这届恩科出现沦为笑柄的风险,那么朝廷临阵换将的话,就只有毛澄这个选项。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同党在外鼓动,让毛澄顺势入阁的可能性还真不小。


    毕竟翰林院学士在入阁pk中,顺位可是很靠前的。


    裴元不由又感慨了一句,“你们文官的生态,也太恶劣了吧。”


    想想今天遇到的这些事情,裴元一时间对这大明的政治大环境实在无力吐槽了。


    毛纪这个看着还不错的礼部侍郎,抢在一把手王华上台之前,赶紧下个绊子。


    毛澄这个翰林学士更是手黑。


    趁着锁入贡院的关键时刻,让党羽在外发难,重新检讨主考官梁储的人品问题。


    要知道道德攻击这种事情,一直是御史言官们最趁手的武器。


    他们可以用最高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一个人,进行指指点点,然后用最低的道德素质去进行辱骂抨击。


    偏偏被攻击者还很难进行自证辩驳。


    他们总不能说,我不是什么好人,别这样,别这样。


    于是,毛澄就抓住了最合适的时间和最合适的地点,捅出了这很要命的一刀。


    魏讷好歹也是文官阵营的一员,这会儿略有些尴尬的说道,“也未必就是毛澄。”


    裴元无语道,“现在人都已经锁到贡院里了,只要更换梁储这个主考,那必然就只有毛澄得利。除了他还能是哪个?”


    魏讷继续为文官们挽尊,勉强辩解道,“也或许,是早就看梁储不满的那些人吧。”


    裴元说道,“若是那些人,他们一定会在梁储这个人选刚刚公布的时候就出手阻挠。那时候事情还未彻底定下,兼且在锁入贡院之前,朝廷还有很多的选择可以顶替。”


    “如果单纯为了打击梁储的威望,这时候出手,成功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可现在都锁到贡院里了,顶替方案只有一个毛澄。除了毛澄会出死力搞事,谁会动心?”


    魏讷顿时哑口无言。


    梁储的事情已经来回拉扯了快一年了。


    很多朝官之前就对梁储大鱼吃小鱼的行为很是不满,在朱厚照的力保下,梁储才勉强不被梁次摅案牵连的。


    后来梁次摅身死,让梁储在悲痛之余捡到了“人都死了”这个道德武器。


    这下就连御史们也不好揪着梁储不放了。


    毕竟人家刚死了儿子,还拿这件事攻击梁储的话,就会显得自己人品很不堪。


    再加上很多人担心梁储因为死了儿子迁怒,把政治斗争搞得太过凶险,又有朱厚照在不停地搞事,于是就转移了矛盾和焦点。


    现在天子忽然点了梁储为恩科主考官,一下子就让不少人意识到,可以重新发动对他的攻势了。


    但是这点念想,在朱厚照不停搞东搞西的大环境下,就不是特别的强烈。


    意识到其中机会的,并且会强烈心动的,也只有翰林院学士毛澄了。


    因为别人对付梁储只是为了稳一手,防止老东西报复,但是他却真能看到进步的机会。


    那么毛澄这个区区翰林学士,有希望入阁吗?


    还真有!


    内阁在太宗建立之初,本来就是以翰林官充任。


    杨士奇和杨荣在阁二十年,终永乐之世也不过就是个正五品的翰林学士。


    后来等太宗一死,这些阁臣遇到好欺负的皇帝就开始作妖了。


    先是在仁宗朝完成了第一次大飞跃,有的加了侍郎,有的加了太常卿。


    接着,等到了八岁登基的英宗皇帝时,内阁大臣们的嘴角开始抑制不住的上扬。


    ——小孩儿,给老子加满!


    自此,原来永乐朝老实做人的内阁大臣都开始挂起从一品的高官。


    那为什么不直接加到正一品呢?


    因为正一品是留着给他们死了追封用的。


    活着的正一品文官,就敢喊出那句“吾非相,乃摄也”了。


    但总之,内阁就这么一步步成为了超级实权部门。


    但就算到了这个地步,“大七卿”面对内阁的时候,仍旧是保留有一战之力的。


    因为虽然内阁的权力得到了加强,但是还是要依靠六部、都察院,来实现政治意图的。


    而这个阶段,有一个很微妙的默契。


    那就是尚书不能入阁。


    也就是说,想要入阁,职务必须低于尚书。


    然后在入阁时,加侍郎虚衔、或者加尚书虚衔,然后一下飞升。


    但如果在入阁前,已经身为尚书了。


    那对不起,你就彻底失去入阁机会了。


    所以那时候的“大七卿”面对内阁大臣还是很硬气的,反正老子又不能进步了,我还巴结你们干嘛?


    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范围,防止内阁骑到头上,身为“大七卿”之首的吏部天官,往往就身处和内阁叫板的第一线。


    那是什么时候,内阁圈子向尚书们打开了晋升通道的呢?


    没多久,就正德朝这几年。


    而且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寥寥几人是这么操作的。


    比如吏部尚书焦芳,吏部尚书梁储,以南京户部尚书的身份进入内阁的杨廷和,还有一个是去年底刚刚入阁的费宏。


    另外还有短暂在位的刘宇、曹元和刘忠。


    而出现这样的变动,都归结到一个原因,那就是刘瑾新政!


    焦芳作为第一个意外,是刘瑾为了加强对朝堂的掌控引入的强援。


    刘瑾这个始作俑者抬高了版本强度,文官阵营立刻做出了反弹,让王鏊和杨廷和上位。


    刘瑾也很快运作了两个自己人曹元和刘宇进入内阁。


    接着梁储和刘忠的上位,彻底为大七卿打开了进入内阁的通道。


    在刘瑾被击败之后,内阁相权一时变得空前强大。


    但这个新旧秩序的变化,到现在并没有实行几年。旧有的思维和惯性,仍旧有着很大的市场。


    这种战后大内阁到底是因应特殊变故,还是就此成为制度化的标准,也没人有个明确的说法。


    毛澄是在正德六年五月,从翰林院侍讲学士升为翰林院学士的。


    这个翰林院学士,地位等同于六部侍郎。


    也就是说,只要毛澄实际掌握部务,最低就是个侍郎起步。


    按照前些年的条件,毛澄理论上已经摸到了入阁的门槛。


    但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毛澄的前面仍旧挡着一座大山。


    长期以来,想要进步的毛澄,一直有自己对标的对象。


    那就是他当年在詹事府担任右谕德的时候,身为左谕德的两位同行。


    一个是费宏,一个是靳贵。


    费宏已经一跃成为了大学士,进了大明最强的圈子。


    靳贵也有条不紊的成为半步内阁境。


    因此再简化一点,毛澄暂时以及长期的卡位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靳贵。


    靳贵是很有希望进入内阁的人选,而各方面资历都小一号的毛澄,又是靳贵强而有力的替补。


    但如果就这么按部就班的话,在这条赛道上,弘治三年探花的靳贵和弘治六年状元的毛澄之间,那看似很小的一步,却是万难超越的。


    除了资历稍老一些,靳贵本身的气运也堪称逆天。


    靳贵是镇江人,年少的时候拜了一位同乡前辈为老师,这位同乡前辈的名字叫做杨一清。


    后来的时候,靳贵跑去考科举,选中靳贵的同考官叫做杨廷和,于是靳贵又拜了杨廷和这位房师,成了杨廷和的门生。


    再后来,靳贵自己担任主考官的时候,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成了当科的状元,更是让杨廷和与他的关系更加紧密。


    可以说,靳贵和当朝两大佬关系都还不错。


    至于毛澄,哦,不对,翰林院的中毛……


    杨一清、杨廷和:他是谁?


    毛澄的老师李东阳已经很不愉快的滚蛋了。


    靳贵自己的上进之路,走的也很扎实。


    先是以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接着又掌詹事府事,挂了吏部右侍郎的衔,拿到了进入内阁的钥匙。


    ——翰林院学士内阁掌知制诰。


    也就是说,靳贵已经能以借调临时工的身份,进入内阁,帮着内阁草拟诏书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度。


    接下来只需要加官提品,靳贵就能很流畅的进入内阁了。


    在主持完去年的科举之后,十分满意的杨廷和立刻让靳贵拿到了那个十分重要的加衔“礼部尚书”。


    可惜,什么程序都走完了,临门一脚的时候,靳贵因为舞弊的传闻,引来了南京十三道御史林近龙等人的疯狂弹劾。


    这就让靳贵的入阁之路暂时蒙上阴影。


    一旦靳贵摆脱了弹劾案的麻烦顺利入阁。


    那么以当前的阁臣阵容,毛澄可能熬到死都没有机会再进一步。


    现在靳贵入阁的事情出现了反复,毛澄面前又出现了可以行险一搏的机会,那毛澄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毕竟,来都来了,这种天赐良机被他赶上,不妨干他一炮试试。


    裴元想着毛澄的事情,对魏讷说道,“毛澄真是个聪明人啊。”


    魏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那些举人虽然闹得厉害,但是天子的精力根本没放在这上面。现在天子每天在京中演武,带着那些边军到处纵横,只怕啊……”


    魏讷没继续说朱厚照的事情,而是转而道,“等梁储主持完了科举,必然要动毛澄的,不然的话,梁储这个大学士就会威严扫地了。”


    “天子既然强行将梁储留下,想必也不希望看到梁储彻底变成无用之人。”


    “毛澄这一番恐怕是枉做小人了。”


    裴元却点评道,“未必。毛澄这次一动手,起码让不喜欢梁储的那些人看到了。”


    “梁储之前引起了不小的公愤,毛澄的举动,说不定能够讨好到那些人。”


    “他不亏的。”


    当年裴元在入京之前,在焦妍儿的提醒下,给自己设想过未来的路线。


    就是要挑出一个有公愤的目标当靶子打,之后他也不屈不挠的把梁储当成了目标猛刷。


    这让裴元这个锦衣卫奸邪,难得的刷出来了正声望。


    如果不是当初两打梁次摅,猛刷梁储的声望,裴元根本不可能结交到张琏、王琼这样的官员,更不可能得到霍韬、田赋这些士子的认同。


    如今毛澄也跳出来捡这根裴元嚼过的甘蔗了。


    裴元叮嘱了魏讷一句,“以后帮我留心这个毛澄。”


    魏讷应了一声,将毛澄这个名字记在心里。


    裴元又问起了自己最关心的一件事,“对了,我在山东的时候,听说有乱贼杀死了前司礼监掌印张永张公公,朝廷这边没有什么议论吗?”


    魏讷听了这个,古怪的看了裴元一眼。


    裴元赶紧阻止了魏讷的联想,“我先声明,这件事和我没有一点关系。”


    魏讷将信将疑的看了眼跟随裴元回来的陈心坚和岑猛,随后说道,“这件事闹得动静不小。”


    “天子听闻之后勃然大怒,扬言要亲自带兵去山东查案,后来内阁百般劝阻,才把天子拦下。”


    “现在天子催的很紧,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那边的压力都很大。”


    “至于其他人,大家也只是议论一番罢了,倒没有什么太多的反应。”


    裴元有些奇怪的问道,“那杨一清呢,他没有什么表态吗?”


    杨一清和张永之间,那差不多都算是烧黄纸的兄弟了。


    魏讷说道,“杨一清表示要亲自为张公公写墓志铭,至于别的,就没什么了。”


    裴元听了,虽然觉得这是政治常态,但是也不免慨叹一声,“想不到杨一清也薄情至此。”


    魏讷倒是替杨一清解释了一句,“杨一清现在没了张永的支持,变得势单力薄起来,他主持京察现在遇到了不少阻力,以他的强势性格也只能多方妥协。”


    “为了寻求政治支持,现在杨一清和新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陆訚刚刚开始结交,大约,也是怕陆公公误会吧。”


    裴元嗯了一声,心想低调些好啊,这样一来张锐想要把这件事拖黄,也能少很多压力了。


    至于朱厚照,要不了多久,他的注意力就会转移走了。


    和杨一清比起来,他才是真薄情的那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女儿洼 重生之自由 甲申天变 我有百万亿分身 这男主粉我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