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他便意识模糊,口溢鲜血,缓缓伏在桌面上,像是睡着了。
盒子中的官印静静地躺在那里,像是一颗不悔的心。
一生只为一事,忠臣岂可变节?
一阵清风吹来,那缕香气渐渐地淡了。
............................................................................................................................
建安十七年,荀令君死,曹操震惊不已,为之痛哭。
他怎么也没想到,荀彧竟然能为汉室做到如此地步,甚至愿意牺牲自己。
他的死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曹操心头,同时也告诉他,汉室的气数还没有尽,还是有忠臣愿意为汉室而死。
终其一生,曹操始终未曾称帝。
第11章 番外
一场小雪落下,整个邺城都是一片寒冷萧瑟。
一扇紧闭的大门前,立着两个石狮子,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显得十分冷清。
这家的主人,一副避世隐居的样子,从来没有人见过里面的出门。
但是没有人会小瞧这一户人家。
一辆华贵的马车经过门前,里面的官员下车向着大门遥遥一拜,然后才上车离去。
无论是什么品级的官员,凡是经过此门的,无一不拜。
只因里面住着的主人是魏王之妹:曹曦月。
若要论曹操此生最亏欠之人,非她莫属。
自从荀彧死后,她便闭门不见,兄妹俩从此形同陌路。
但是曹操的赏赐从未断过,并且下令,大小官员经过此门都必须下车参拜。
傍晚的时候,一辆马车来到了门前,这辆马车周围的人都十分熟悉,因为它每天都会停在门前。
有时会停一盏茶的功夫,有时会停一顿饭的功夫,这取决于马车的主人在里面待了多久。
长久以来,他是这里唯一的客人。
门被敲醒,一个下人打开了门,恭敬道:「荀大人。」
端庄沉静的青年披着斗篷,手执纸伞,缓缓自风雪中步入。
荀攸穿过庭院,远远便见到一道纤细的身影,她穿着一身庄重的黑衣,像是一朵墨梅。
二十来岁的姑娘,正是最鲜艷的年纪,仿佛盛开的娇艷花朵一样,美丽而又绚烂,可她却穿着一身黑,压住了属于少女的青春与活力。
荀攸记得,她以前很喜欢穿粉色,像是春天的桃花一样,但是自从叔叔去后,她就再也不穿那些鲜艷的颜色了。
就好像她的天真烂漫和少女心事,都随着那个人一起死去了。
小姑娘向着他微微一笑:「公达。」
不,现在已经不能叫她小姑娘了。
她已经渡过了青涩的少女时期,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明艷动人的女子。
哪怕是甄姬,又怎及她容色倾城?
只是她的美丽被锁在了这座府宅中,再也无人可知。
荀攸道:「婶婶。」
那容色倾城的女子道:「我最近琴艺颇有进步,你听听?」
说完,兴沖沖地弹起琴来。
只是她在琴艺方面真的资质有限,有一个地方还弹错了。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她高兴就好了。
荀攸静静地看着她,像在守望一轮可望不可及明月。
忽然间,琴音断了,她嘶了一声,缩回了手。
荀攸连忙上前,捉住她的手问道:「怎么了?」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她的手,发现她的手指被琴弦割伤了,不禁怜惜万分,问道:「药在哪里?」
那美貌的女子指了指一旁的桌子。
荀攸马上把药找来,然后轻轻给她涂上。
这关切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她的丈夫。
药涂好后,那女子抽回手,笑了一声:「哎,琴艺不精,让公达见笑了。」
那只手离开的那一刻,他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挽留,最终却还是空着手缩了回来,心中怅然若失。
他道:「婶婶只要多加练习,琴艺定能精进。」
两人又闲聊了片刻,荀攸便离去了,马车中,他轻轻握住了手,仿佛在回忆那一刻的触感。
第二天,雪下得更大了些,但荀攸还是照常来了。
别人都说,他体恤寡婶,所以时常上门探望。
其实是他想见她,每一天都一定要见到她。
叔叔在的时候,他避得远远的,生怕越了界。
可现在叔叔不在了,他就好像失去了壁障,只想离她近一点。
荀攸进了院子,她正在亭子里赏梅,见他来了就笑着招了招手,叫他一起赏梅。
她现在都不出门了,平日里除了奴僕,见不到什么人,所以只有见到他的时候,才会笑。
这让他有了一种错觉,他是她心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荀攸走进亭子,见她头上有几片飞雪,便伸手为她拂去。
那雪化在他的手心里,他的心也化在她身上。
荀攸道:「这里风大,婶婶还是披上斗篷吧。」
说完,解下自己的斗篷,披在她身上,然后低头为她系上系带。
她愣了一下,然后道:「多谢公达了。」
荀攸道:「叔叔不在,侄儿照顾婶婶是应该的。」
他总是这样,借着这个理由接近她,这样她就无法拒绝。
果然,她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