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嚮导不问也知道当在是肥美。连忙道:“当然是肥美。”
“听说你们高句丽物产丰富多金银皮货。”
高句丽嚮导现在头脑有点晕,这个王爷问问题怎么东一下西一下,但不敢怠慢道:“正如王爷所言。”
“从此地至本王的封地辽东有几日路程。”
高句丽嚮导对道:“从此地出发快马日夜兼程只需一日便可至辽东。”
我现在寻思着既然你们今天不能自足,离我的辽东郡又不算太远,干脆把你们全部骗到辽东去算了,争取让辽东郡人口突破四十万大关……“啊,各位,本王没有今年受大灾深表同情,本王辽东封土地广人稀,虽有良田万倾却无人开垦实在是可惜,且辽东衣食富足,如果各部无法自足各持本王的印件文书至辽东郡。”很快我的意思就由高句丽的嚮导传达下去了。
高句丽嚮导问道:“他们问王爷真的允许他们内迁辽东,并给他们安置良田吗?”我心道,只要你们给我开荒种地纳粮交税服兵役,辽东郡现在安置个十几、二十万没有问题,并且还有东夫余那一大块肥田还没有开发。
我轻咳道:“迁至辽东后本王会帮助他们在辽东安居乐业,恢复农业生产,并提供耕作用具,派发粮米帮助部民渡过难关,内迁贵族和豪民之中可选贤良,由本王任免官职。”
高句丽嚮导大喜连忙把我的传给这些人,这些又以咬耳朵的方式相互传阅,我自认为我给他的开的内迁条件可是比较高的了,再者说以他们现在这种情况来说,不能自足只有三边路可走,一是等死,二是外迁、三是寇边。我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抱着羊腿等待着他们的最后的决定。
“王爷,他等愿意举族内迁辽东。”
“好,那么从今天起诸们就是我的部民了,我会在此留下人手帮助诸位内迁事宜。”说话间将布帛赏赐给这些人,接着举杯同庆,又从高句丽王的墙角挖了一大块下来。
次日,营地附近的高句丽人就开始准备内迁事宜,这些人大都嚮往汉地的富裕,有人连夜就开始打包入汉,要的东西带着,不能带走的就扔在这里,有少数还是选择留了下来,我见实在不愿意走的就派发谷米给这些心,争取民心。因为原来的嚮导带着自己的部属也跟着一道内迁辽东,所以我只好重新再找一个嚮导出发去高句丽都城。
数日之后到达高句丽的都城纥升骨城,高句丽王显及氏族首领出城来迎,我则下马与王携手共入王城。高句丽自上而下全部惧怕匈奴人,我所带来的六千铁骑中有三千近卫军全副鱼鳞甲,阳光照射之下银光闪闪,夹道百姓低头跪拜。
王显道:“传闻匈奴铁骑彪悍,来去如风,天下无敌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虽然这多少说有拍马屁的成份在其中,但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上京那些匈奴人都是直来直去。至于辽东大半年没有去一直处于委任的情况之下,没有机会给人拍马屁的机会,而在王庭都是我拍人家马屁,难得有机会被一国之长拍拍,心情大爽。
我看着高句丽王显看着我带的这些铁骑脸上有浮现处各种表情,角口还不时的流下哈拉子。我迷着眼心道:羡慕吧,饥渴吧,想要吧。
随行的大臣多数都还在惊恐之中,虽没有被正规的匈奴铁骑打击过,但时有乌恒骑兵南下侵扰,对于他们而言这些常年在马背的吃住的傢伙就是怪物。
我拍了一下王显肩膀,显全身一震然后猛的回头看了我一眼,尴尬的笑道:“失礼了,失礼了。”
“王,认为我的铁骑如何。”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王爷的铁骑。”
开心,开心啊。我挥着让我一个军团长过来:“给我从近卫骑中挑百五十匹上好战马,尽取甲冑,马鞍。”接着附耳低语道:“给我把马镫全收起来。”军团长会意领命而去。然后与王显一起及随同官员,一起观看我近卫军团列队进退以及布阵演练。
不过多时军团长带着百五十匹战马及百五十套甲冑放在我的面前。我微笑道:“王上,去年派兵助本王入汉,此次又派兵肋本王平叛,此次本王南入仓促并未带厚重之礼,如果王上不嫌这点薄礼还请收下。”
王显早就对这些骑甲有意,听我说要送哪还有不同意的,一面行礼称谢,一面遣人取金银财物回赔予我。
“王上何不派人试试如何。”王显连忙派人点善骑者百五十人换上甲冑以及马具上马。在我的军团上指导下进行骑射和列阵。
这些人骑射时重心不稳常常脱把,操控马时也不如匈奴人灵活,在王显看来这是因为这些匈奴人常年人不离马,已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自己的手下怎么能与草原上的这群骑射手比,再者这是人家的近卫骑兵,那自然都是好手。王显自得了这些骑甲看着已经忘形,身边的臣下连忙拉了拉王显的衣角。
王显道:“王爷真是失礼了真是失礼了,我以在宫中备下酒席,恭迎王爷。”看着王显那样子,就知道他不再想好事情,估计他有可能要用我给的骑甲到南方练兵。
高句丽这种蛮荒之地与汉地相差的太远,就算要开发也要数年的时间,先建立军事联盟再说,帮助其发展,让其臣服在我旗下不反叛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