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个时机一定不要错过了,以便义大利经过长时期之后,终于能够看到她的救星出现。我无法表达:在备受外国蹂躏的一切地方,人们将怀着怎样的热爱、对复仇雪耻的渴望、多么顽强的信仰,抱着赤诚,含着热泪来欢迎他!什么门会对他关闭?有什么人会拒绝服从他?怎样的嫉妒会反对他?有哪个义大利人会拒绝对他表示臣服?蛮族的控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臭不可闻了。请你的显赫的王室,以人们从事正义事业所具有的那种精神和希望,去担当这个重任,使我们的祖国在她的旗帜下日月重光,在她的指示下,我们可以实现诗人佩脱拉克[9]的话语:
“反暴虐的力量,将拿起枪,
战斗不会很长!
因为古人的勇气,
在义大利人的心中至今没有消亡。”
[1]当指切萨雷·博尔贾,参看第7 章。
[2]指摩西、居鲁士、提修斯。
[3]见李维:《罗马史》,第九卷,第1、10节,原文拉丁文:“iustum enim est bellum quibus necessarium et pia arma ubi nu nisi in armis spes est”。
[4]灵粮(manna),《旧约圣经》称,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所食神赐之物。
[5]“上面提到的那些义大利人”当指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和切萨雷·博尔贾(见第7章),可能也包括教皇朱利奥二世在内(见第11章)。
[6]塔罗(taro)之役在1495—1513年;亚历山大(alessandria)之役在1499年;卡普亚(capua)之役在1501年;热那亚(genoa)之役在1507年;维拉(vailà)之役在1509年;波洛尼亚(bologna)之役在1511年;梅斯特里(mestri)之役在1513年。
[7]第三种部队(unoorderzo)即第三类型的步兵。详见马基雅维里《兵法》第2章论武器、军事训练等问题。
[8]拉文纳(ravenna)战役在1511年4月11日。
[9]佩脱拉克(grancescopetratca,1304—1374)义大利诗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和但丁曾经宣称,一个共同的义大利是她所有儿女的最崇高的奋斗目标。(见:布克哈特:《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第10章。)下面诗句引自佩脱拉克的诗篇,原文拉丁文是:“virtu contro a furore/ prenderà l arme;e fia elbatter corto,/ché l antico v alore /nellitalici cor non è ancor mor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