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斗破小说网 > 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 第504章 升旗仪式

第504章 升旗仪式

    来京城必干的事情是什么?


    参观故宫,登长城,瞻仰伟人,名列前茅。


    纪念堂有规定的开放时间,且全国前往的民众很多,所以得很早去排队。


    既然要早起,那不如索性起得更早一些,到t安门观看升旗仪式。


    苏元正实在不好意思让嘉音和子逸跟着早起,反正也买了自行车,明天早上自己搭着女儿去就行了。


    之前听子逸说这离故宫不远,那就是离t安门也不远了。


    他向两人问路,两人都说不爱睡懒觉,可以来接他们去。


    苏渺说道:“嘉音姐,子逸哥,这两天你们也辛苦了,真不用带,把路线告诉我们就行了。


    早上起得早我们还要回来睡午觉,等下午起来了再麻烦你们带着去爬长城怎么样?”


    两人见父女俩都这么说了,也不再坚持,直接拿了纸笔将路线画了出来。


    确实也就三四公里的路程,十几分钟就能到。


    “顺着朝阳门南小街到建国门内大街,在一路往西往西再往西,一直到长安大街过去就到了,不远,骑车十来分钟,注意看街两边就行。


    九月份升旗的时间是在五点半到六点间,准确时间我还真没注意看,你们提前一点出门。”


    其实苏渺是认得路的,但她还是十分认真的听嘉音给她讲路线。


    第二天,四点钟苏元正就起来煮早餐了,四点半,洗漱好的父女俩吃上了白粥和苦瓜炒鸡蛋,配着木瓜丝和爆炒酸笋。


    简简单单的早餐让苏元正特别满足,他长舒了一口气,说道:


    “我这邕城胃,还是得喝粥才舒服。”


    “我也是,爸,其实京城也喝粥的,不过比较喜欢喝稠一点的粥,还有小米粥之类的。”


    “这样子啊,小米粥我们倒是少喝,我们主要种水稻,产大米,小米从外面运到邕城卖得比较贵,下回我也试试煮小米粥。”


    五点钟,父女俩出门了,夜色还未散去,街道上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车辆和行人极少,十分的安静。


    苏元正骑着三轮车,苏渺坐在车斗里,风拂过脸颊带着凉意,让早起的两人思绪特别清醒。


    随着车轮的滚动,街边的路灯依次闪过,昏黄的灯光透过薄雾,在地上洒下一片片朦胧的光影。


    苏渺的目光扫过街边的建筑,那些老旧的胡同、斑驳的墙壁,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不禁让苏渺想到了升旗仪式的发展,也是经过了多次变化,最终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瞩目。


    49年,伟人在开国大典上按下按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从这天起,升旗仪式经历了多次的大变革。


    在最初的二十多年里,红旗的升降并没有详细的规定。


    由于当时的旗杆下的升旗系统为电动装置,所以从大典的第二天起,广场的升旗任务就交给了供电局,由负责为t安门城楼供电的工人师傅担任。


    一位程师傅担任两年后,改由胡师傅担任。


    在那些年里,广场上并不是每天都升旗的。


    只在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和国家举行重要会议、重大外事活动时才会升旗。


    通常是早晨把红旗升起,黄昏时把红旗降下,没有十分固定的升降时间。


    胡师傅“一人升旗”的形式一直持续了二十五年,是广场上升旗时间最长的一名升旗手。


    七六年,胡师傅从岗位离任后,一个由电力工人升旗的时代结束,接替他的是京城卫戍区的警卫战士。


    之后,升国旗的旗手人数由过去的1人改为2人升旗。


    并从七六年十一月开始,由以前的逢重大节日升国旗改为每天升国旗。


    从此,五星红旗每天都在t安门广场上随风飘扬。


    但是,那时候升旗并不奏国歌,升降的时间也没有很固定。


    而是由2名战士扛着国旗并排前行,通过t安门前的斑马线时,还给穿梭的汽车和自行车让道,升旗仪式也并没有受民众重视。


    一直到了八二年十二月,正式成立了t安门红旗班。


    勤务交接之后,第一任班长觉得,t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是新z国的第一面国旗,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应该有一个神圣庄严的升旗仪式。


    经上级同意,升旗手的人数由原来的2人改为3人,升旗时间按照京城天文台编拟的时刻表执行。


    八三年二月,由3名武警战士组成的升旗组开始执行红旗升降任务,中间是擎旗手,两边为护旗手


    八六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将升旗镜头作为新闻联播的片头向全国播放,给全国人民感受到了升旗仪式的庄严。


    八八年,《红旗法》的提案和“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唤起人民的国家观念,尽快制定张挂红旗具体办法”的建议,使得红旗升降仪式开始受到各方关注。


    苏渺上一世来京是在九二年了,当时的升旗仪式已经更为庄重浩大。


    因为在九一年春,新的升国旗仪式正式受批,此后分为“节日升旗”和“平日升旗”两种形式。


    每月的1日、11日、21日为节日升旗,升国旗时由武警军乐队现场演奏国歌;


    其他时间为平日升旗,升国旗时现场播放国歌录音。


    当时仍在备战高考的苏渺,和同学们挤在食堂的电视机前,观看了新升旗仪式的转播。


    九一年五月一日,在几万名战士中挑选出来的36名优秀士兵,组成了“t安门国旗护卫队”。


    他们政治素质过硬、身体素质优良、军事业务精湛、身高在1.75米至1.85米之间,在一众优秀武警官兵中脱颖而出。


    全体官兵统一穿毛料礼服,腰扎新式武装带,肩挂金色绶带。


    擎旗手佩带手枪,护旗手横挎冲锋枪;领队警官佩带手枪,手持指挥刀;护旗兵肩扛56式半自动步枪。


    苏渺犹记得,在转播中看到的场景。


    清晨4时许,在广场刚刚落成的红旗杆基座旁,聚集了数万名观礼人员,他们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社会各界人士。


    在《歌唱祖国》的军乐声中,以红旗为先导,36名身着戎装的国旗护卫队官兵和62名武警军乐队官兵,从天安门城楼中间门洞出发。


    他们英姿飒爽地跨过金水桥和长安街,迈着整齐的正步行进至国旗杆基座,然后分东西两路围合在旗杆基座旁。


    擎旗手将一面特大号红旗交给升旗手,紧接着是领队警官的一声洪亮的口令。


    “敬礼!”


    军乐队奏响国歌,升旗手按动电钮,随后一个标准的展旗动作,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庄严雄壮的国歌,在高高的旗杆上缓缓升起。


    当红旗与太阳一同升起,在红日的沐浴下熠熠生辉,整个广场一片欢腾,欢呼声与掌声经久不息。


    而之后在电视机前的观看的民众们,也都是热泪盈眶。


    新的升国旗仪式诞生了!


    这是继伟人在大典上亲手升起第一面共和国红旗后,t安门广场上举行的最为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在此后的岁月里,无论风霜雨雪,不管严寒酷暑。


    被誉为红旗“保护神”的“t安门红旗护卫队”,把升红旗的重任扛在肩上,把无上的荣耀举过头顶,扞卫着代表祖国尊严的五星红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女儿洼 重生之自由 甲申天变 我有百万亿分身 这男主粉我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