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斗破小说网 >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 第823章 制定规则的大明

第823章 制定规则的大明

    “这世上只有一种人才最赚钱,那就是————制定规则的人。”


    “制定规则的人?”


    朱棣闻言一滞,旋即陷入沉思。


    苏谨不急着解释,默默等着朱棣自己消化这些信息。


    转身透过马车上的玻璃窗,遥遥望着南京繁华的街道。


    他的‘房车’缓缓驶过秦淮河河畔,左侧就是曲中。


    曲中就是南京的‘红灯区’,勾栏瓦舍,青楼曲台林立。


    正月初三,南京城居然下雪了。


    曲中被纷飞的白色裹上银装,呈出一个不一样的纷飞燕舞。


    秦淮河上,同样被铺满白色的花船上,脂粉荡漾的女子,不再衣衫褴褛。


    她们披着鹅绒披肩,随着苏谨目光滑过,依稀可见....


    咦?似乎是青丝坊出品的光腿神器?


    “谨弟,我好像明白你的意思了。”


    朱棣眼中透着兴奋:“不过具体怎么做,还是你给咱说说吧。”


    “好。”


    老朱家不擅财经,这他早就习惯了。


    老朱瞎印宝钞,朱老四玩烂了宝钞,这也算一种别样的传承。


    要不然,当年他也不会成了老朱的‘特邀走私大使’...


    “所谓制定规则,就是要告诉那些商人们,想出海可以,但所有大明出口的货物,必须通过朝廷认证。”


    “认证?”


    这次不止是朱棣,就连姚广孝也若有所思。


    “不错,认证。”


    苏谨随手拿起一块绸缎丝巾:“就拿这丝绸来说。”


    随手将丝绸放在桌上:“凡是出口的丝绸,必须经过朝廷织染局鉴定、认证,并在上面打上特殊的印记。”


    旋即他嘿嘿一笑,“毕竟是要卖给其他国家的东西,倘若质量不过关,岂不是丢了咱大明的脸面?”


    “妙,妙!”


    朱棣一通百通,抚掌大笑:“这样一来,凡是没有印记的货物,必然是走私来的,海师查抄的时候也有理有据!”


    “最重要的是,检查之时有迹可循,也不必查什么公文,费时费力!这招妙啊!”


    “茶叶、瓷器亦是如此,咱们只需要做好防伪就没问题!”


    但随即,姚广孝亦有疑问:“可是时日长了,总有人会有办法制伪、走私吧?”


    “走私是很难禁绝的。”


    这一点苏谨大方承认:“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培养这些海商的‘输出习惯’。”


    “输出习惯?”


    “不错。”


    苏谨点点头:“短日内,他们很难制伪,咱们要做的,就是抓紧这段时间,培养他们缴税、出货的习惯。”


    “同时,在海上也要大力查抄走私船只,杀一儆百!”


    “这样一来,只要让他们习惯了从市舶司走货、缴税,能踏踏实实把钱赚了,谁又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


    “别忘了,现在走一船货,至少都有十倍的利润!缴纳一点税款又算什么?”


    朱棣闻言点头:“嗯,言之有理,就这么办!”


    有些话苏谨没有说。


    市舶司收税的职能,只是最初形态。


    随着开海兴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货走在海上。


    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丝绸也好、瓷器茶叶也罢,利润都会大幅降低。


    尤其是如今的大明民间作坊兴盛,已有工业革命的趋势。


    将来越来越多的货物会开始积压,进而贬值。


    不过那又如何?


    只要大明比别人走快一步,完成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就能更快发展。


    只要保证货物的超前性,就能稳压别人一头,继而形成贸易顺差。


    苏谨都能预想到,到了那么一天,一旦有国家敢来撩大明的虎须,大明都不需要动用军队。


    只要把货物向他们一倾销...


    哦豁,世界末日哦~~


    而苏谨要做的,就是在离开之前,保证大明能走在别人前面,做那风口的浪潮儿!


    “当然,一味的罚也是不行的。”


    苏谨忽然想起什么:“不妨先拿江浙一带做个试点,


    凡是积极纳税的,在规定期限内按时回船的,予以奖励,比方说免部分税收,或者优先拿货。”


    “嗯,这个办法好。”


    一法通百法通,朱棣都能想到,苏州商人举着银票争先纳税的场景...


    嗯,美滋滋。


    其实几人商量了这么久,无非奔着就是一个字————钱。


    有了钱,北伐、西讨、东征的战事才能顺利进行;


    有了钱,才能更快的发展民生,鼓励百姓恢复生产,抢占先机。


    有了钱,朱棣这个穷比皇帝,才能给老婆做件新衣裳....


    “谨弟,说说东征的事吧,你有什么想法?”


    苏谨微微一笑:“陛下胸中早有沟壑,又何必问道于盲?”


    “你呀你呀”,朱棣笑着指了指他:“你又想藏拙了吧?”


    见苏谨笑而不语,朱棣索性直接安排:“先把耽罗岛取回来吧。”


    说着忍不住冷哼一声:“这群高丽人很不老实啊。”


    “当年父皇还在的时候,高丽就上过一份《耽罗计禀表》。


    无非是请父皇将耽罗交给他们代管,牧马之类的进贡照旧例进俸。”


    “父皇没同意,结果他们转头就带兵把那边占了,不吭不哈的据为己有。”


    “这便算了,至少之后的朝贡倒还算正常,父皇也懒得理他们。”


    “但建文年间,也不知那高丽人是怎么忽悠我那‘好侄儿’的,居然就此断了朝贡,还改名朝鲜。


    窃据耽罗不久,居然还被安氏叛臣夺了去,简直丢死个人!”


    姚广孝微笑:“阿弥陀佛,不管怎么说,耽罗都是前元的疆域。


    本朝驱元漠北之后,这耽罗的归属并没有什么争议,无非不过离咱们远了一点,李芳远想赖账可不成。”


    苏谨摊摊手:“既然如此,还犹豫什么?直接派人把耽罗岛先收回来,作为北洋海师的前进基地。”


    “没那么简单。”


    朱棣皱眉:“据锦衣卫密奏,现在朝鲜王庭内部的关系,可没那么融洽。”


    “哦?”


    “人心浮动啊。”


    朱棣懒洋洋靠在车窗前的软塌上,任午后暖阳洒在自己脸上:


    “这次我准备让东海新军护送使者前往朝鲜,一来正好当做练兵,


    二来嘛,顺便震慑一下那群墙头草,让他们老实老实,别在咱们东征的时候起了不该有的念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女儿洼 重生之自由 甲申天变 我有百万亿分身 这男主粉我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