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斗破小说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十八章 王珪之死

第七十八章 王珪之死

    劝一劝?


    赵煦回头,看着身后帷幕里的向太后。


    脑海中回闪着上上辈子,他要废掉如今那位太皇太后的时候,向太后带着他的生母到面前的时候的场景。


    向太后就是这样的性子。


    只要事情没烧到她身上,她就喜欢和稀泥。


    在现代,赵煦看的史料里,她在赵煦暴卒后,也尝试和了一下稀泥。


    可惜效果不太好。


    等向太后一死,蔡京反手一个元祐党人碑就完全摧毁了这位太后的全部努力。


    这很正常,旧党贬死了那么多新党,新党上台又贬死了更多旧党。


    你说不打就不打了?


    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向太后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劝,是可以劝的。


    赵煦稍稍清了清嗓子,看向帷幕另一侧的太皇太后,低声道:“太母,父皇刚刚升暇上仙,左相乃是父皇股肱,不可深贬啊!”


    若是连王珪这样的一个人,都要看在大行皇帝的颜面上,不可深贬。


    那么,那些大行皇帝生前并没有要废掉的法令和政策呢?


    谁敢轻言废弃?


    谁又还敢和赵煦上上辈子一样,直接无视他这个坐在御座上的孝子?


    岭南的荔枝虽然好吃,可一年只能吃两个月啊。


    想清楚吧!


    留学十年,赵煦在现代学到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就是:即使是一个垃圾,在真正的运营达人手中,也能发挥它的价值。


    用一个王珪的暂时平安,来换太皇太后和司马牛之间出现裂痕,很划算。


    赵煦的话,不轻不重,在这个小殿中,清清楚楚的落到了太皇太后和司马光耳中。


    这就让帷幕后的太皇太后不得不退让。


    因为她想起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过犹不及!


    假如,她在六哥抬出了大行皇帝的情况下,还要执着于剥麻王珪,深治其罪。


    哪怕现在的六哥反应不过来。


    他长大了呢?


    这欲盖弥彰,弄不好就要弄巧成拙了。


    于是,她也只能是气呼呼的说道:“既然是官家求情,老身看在大行皇帝的面子上,便且饶他死罪!”


    “然则,国家法度,不可轻废!”


    “即使不能深罪、剥麻,罢相制书之中,也必须写明王珪所犯种种罪过!”


    “尤其是当日都堂上,他竟敢说那样蛇首两端,不顾大义的话!”


    “此诚老身心头之恨,若大行皇帝知道了,怕也轻饶不得!”


    这个事情对太皇太后尤其重要。


    她必须告诉天下人,告诉六哥——王珪那个混账在都堂说那样的话,和老身和高家和雍王没有任何关系。


    这都是他自己胡说八道!


    只要把王珪的这个罪名,写到罢相制书上,宣告天下。


    那么,将来哪怕六哥想查,也不会查到这个事情上来。


    这样,二月以来,雍王在宫中的所作所为,六哥大抵就不会深究了。


    哪怕是看在她现在的态度上,也不会追查下去。


    太皇太后想到这里,就深深的看了一眼,赵煦坐的地方。


    小小的官家,坐在御座上,隔着珠帘,可以看到他的小脸上浮现出丝丝感动。


    这孩子实在是个天性纯良的好孩子啊!


    太皇太后不禁为她曾经昏了头纵容雍王做的事情,感到后悔和懊恼。


    向太后在宫中,是亲眼看到那一切事情,那种种变化的。


    所以,她深深的看了一眼姑后所在的地方,然后就出来给姑后背书了:“娘娘所言甚是!”


    “王珪当日所说的话,简直不配为人臣!”


    “更辜负了大行皇帝对他的恩遇和厚待!”


    “实在是国法难容,天理难容!”


    “然而念及他乃大行皇帝所拜宰相,念及士大夫体面,念及祖宗恩遇宰执的法度,可以从轻发落,但其罪名必须昭告天下!”


    这也是向太后的底线。


    士大夫体面可以留。


    可以不深治其罪,可以不对他剥麻。


    但,罪名必须公开,必须在制书中说清楚——我们两宫不是瞎贬宰相,实在是他做的太过分了。


    司马光看到这个情况,心满意足的持芴而拜:“太皇太后发慈圣之心,皇太后恩恤宰臣,皇帝陛下爱护老臣,实乃天下之幸也!”


    “臣以为,太皇太后、皇太后,实乃女中尧舜,当为青史贤后典范,来日史书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必能因今日善举而据有一席之地!”


    司马光的话一出,赵煦的眼皮子就跳了跳。


    来了,来了,女中尧舜他来了!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的脸色,在听到司马光的话后,也终于散去了原本的阴霾。


    向太后则不用看也知道,肯定很开心。


    赵煦明白即使两宫知道,司马光是在说好话,是在拍她们的马屁,恐怕也会因为司马光这个‘女中尧舜’的评价而沾沾自喜。


    原因?


    这是司马光说的啊!


    写资治通鉴,评论古今帝王将相,针砭上下历代得失的司马光的话啊!


    这就是身份头衔带来的特殊性。


    一本资治通鉴,给司马光积累了太多政治声望。


    也让他得到了太多不属于他的东西。


    ……


    接下来的时间,就变得枯燥乏味。


    司马光和两宫之间,也再无之前那样的密切交流。


    于是,很快陛辞的流程就走的差不多了。


    司马光站起身来,持芴而拜,就要拜别两宫和赵煦。


    在这个时候,石得一从小殿外,有些略显慌张的走进来。


    当然,他也可能是故意的。


    不然的话,他应该从小殿后面的侧门进来,直接到帷幕里去,这样赵煦就不会看到他。


    所以,赵煦在看到了石得一的模样后,立刻就问道:“石得一,慌慌张张的,怎么回事?”


    于是,帷幕后的两宫,殿中的司马光,都看向了那个慌慌张张的从殿门一侧进来的内臣。


    石得一立刻恭身一拜:“殿中失仪,臣死罪!死罪!”


    “怎么了?”向太后抢走太皇太后前问道。


    她现在对石得一越来越信任,也越来越看重。


    实在是石得一掌握的逻卒,可以在汴京城里,搜集到大量的民间议论和民间舆论变化,让她可以在宫里面也知道外面在说什么?


    石得一当即答道:“奏知皇太后殿下、太皇太后殿下、皇帝陛下……”


    “皇城司探事司报告……”


    “左相郇国公王珪,薨了!”


    嗯?


    帷幕后的两宫,不敢置信的惊呼出声。


    司马光更嗖的一下就站起来了。


    就连赵煦也有些搞不清楚了。


    “怎么回事?”他问道:“左相身体一向硬朗,即使近来抱病在家,也不该如此毫无征兆的薨逝……”


    司马光点点头,确实如此。


    王珪那个人的年纪比他还小,而且也没听说过有什么病。


    怎么就忽然死了?


    难道是?


    司马光的眼睛瞥向帷幕之中。


    虽然那种事情在大宋不大可能发生。


    可也说不准。


    对吧?


    司马光修史,所阅读的史料,是天文数字级别的。


    尤其是那些大行皇帝赐下的孤本、珍品,记录着从汉以来的种种秘闻。


    所以他知道,自古以来,皇室要杀人,其实不需要用刀子,有些时候连狱卒都不需要。


    一杯毒酒、三尺白绫、一块黄金,若被一个拿着宫中信物的人,送到大臣手中。


    这个大臣敢不死吗?


    甚至,都不需要带任何东西,那个人只需要暗示一下。


    自知处境的臣子,识相的话就会在使者离开后自我了断。


    就像是越懿王,太宗只和他说了一句:汝自为之。


    他就已经完全理解了,回家就自刎而死,连血溅殿堂都不敢!


    让司马光尤其敏感的是——章献明肃垂帘时期,宰臣曹利用,就是章献明肃身边的内臣逼死的。


    现在,垂帘的太皇太后,会不会学章献明肃?


    司马光不知道,也无从猜测。


    他只能看向那个进入小殿的老内臣。


    只听那个叫石得一的内臣奏道:“启禀陛下、太皇太后、皇太后,探事司言:郇国公乃是在一个多时辰前,听到一首歌谣后,怒骂不止,吐血而死!”


    “歌谣?”帷幕后的向太后好奇的问道:“什么歌谣?”


    一首歌谣,能气死一个宰相?


    会不会太夸张了?


    但向太后内心的好奇心,却又驱使着她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究竟是一首什么样内容的歌谣,竟连王珪这种被人骂做三旨相公的老臣都能气死?!


    石得一将袖子里取出一张白纸,捧在手中,呈递到了赵煦案前。、


    赵煦低头一看,就乐了起来,然后将之送到了帷幕里,拿给向太后看。


    向太后接过去,放在面前一看,神色顿时变得古怪起来。


    然后她将这纸亲自拿到了太皇太后面前:“娘娘,看看吧!”


    太皇太后看了一遍,却是笑了起来。


    “这就是所谓的千夫所指,所谓的人言如刀吧!”


    她隔着帷幕,看向那个在殿中站着的老臣,吩咐道:“粱惟简,拿去给司马相公看看,看看这位大行皇帝所拜的宰相,都堂上的宰臣,在汴京百姓心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吧!”


    于是,那张纸被粱惟简送到了司马光手中。


    司马光摊开来一看,脸色顿时精彩至极。


    纸上是一首文采勉强凑合,但用词诙谐的歌谣。


    其词曰:左相当国子孙富,一生无名只有钱,诺诺佞翻王特进,孜孜留得张观察,栏杆井上休言戏,政事堂中不计年,东府自来无土地,直须正授不须权!


    纸上另有一行字写:又闻近来有人于左相府外,日夜做歌:玉禹玉禹,精神满腹,除却脱空,十相俱全。


    字字如刀,句句如箭。


    司马光觉得,若他是王珪,听到汴京人传唱这么一首完全否定和推翻他一生的歌谣,大抵也会怒极吐血!


    此士大夫之所不能忍受之耻!


    注:这首汴京市民的歌谣是王珪死后流传开来的。


    我这里改动了前面两句和后面的一个称呼。


    前面两句的原文是:太师赠诰子孙煎,身前无名只有钱。


    王特进,就是王安石,他是特进元老、司空。


    原文里是张观察是宋昭宣,也就是宋用臣,但此时因为六哥把宋用臣召回大内,又要开放堤岸司进行扑买,宋用臣的嘲讽作用失效,汴京人自动集火到地位最高的内臣身上,也就是张茂则,张茂则此时的遥郡官是利州观察使,所以一般称呼张观察。


    这个事情特别有意思。


    王家人因为这个事情后来去告官,告到了蔡京面前,在官衙上被无数人围观,引发哄堂大笑。


    连蔡京都跟着一起笑,可见王家的名声之差。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女儿洼 重生之自由 甲申天变 我有百万亿分身 这男主粉我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