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斗破小说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八百四十二章 他们是母子!我们也是!

第八百四十二章 他们是母子!我们也是!

    三位宰执在短暂的亢奋过后,理智回归,然后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


    “娘娘!”蒲宗孟第一个反应过来,直接顿首拜道:“臣蒙先帝知遇之恩,又得娘娘、陛下厚爱拔擢,用为右相,早已立誓报效国家!若果有那乱臣贼子,臣就算粉身碎骨,也必不叫其阴谋得逞!”


    李清臣旋即沉声道:“娘娘但请安心!”


    “臣掌西府,内外兵符,皆在臣手,三衙将校除授,也皆从西府,其告身名录,尽在枢密院!”


    说着,他就抬起头来:“臣回去后,立刻就会督促西府上下,点验在京将佐名册、告身,将一切有嫌疑之人,先行调离京师!”


    至于谁是‘有嫌疑’之人?


    李清臣没有说,但傻子都知道,他指的是谁?


    无非是家族里有某个亲王参赞、教谕等差遣的人或者与那个亲王有着联系的人。


    从里到外,统统清洗一遍。


    只要有干系,不问原因,先行调离汴京,以解除隐患。


    这种事情,大宋文官们做起来是就轻驾熟的。


    因为他们并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


    他们也早早的预演过无数次了。


    没办法,五代迄今,兵变都是悬在朝廷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能走到宰执这个层次的文臣,也都必然经历过至少一次兵变。


    对于怎么控制军队,如何管控危机,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个个门清。


    曾布在李清臣后,跟着表态:“奏知娘娘,臣前已受陛下旨意,督领刑部、大理寺核查府界胥吏伤民案……”


    “臣回去后,将亲自到大理寺坐衙,与刑部、大理寺、开封府,共审诸案!”


    说着,他就杀气腾腾:“但请娘娘安心!”


    “若果有那乱臣贼子,图谋不轨……”


    “臣一定能将之审出来!”


    此时此刻的曾布,是自信的。


    熙宁变法之后,新党大臣们,普遍都会掌握一些刑讯手段,然后在内卷中开始推陈出新。


    所以只要相关人犯进了大理寺的监牢,哪怕他们的嘴是铁打的,曾布相信自己也一定能撬开,让他们乖乖交代!


    听着三位宰执的表态,帘后的向太后,这才止住了哽咽,轻声道:“如此……吾与六哥,便拜托三位相公了!”


    三位宰执,当即再拜顿首:“臣等誓死为陛下、娘娘效命!”


    坐在坐褥上的赵煦,全程保持着沉默。


    但他在心中,却是忍不住的震惊:“果然啊……所有女人,都是演员!”


    两世以来,向太后给赵煦的印象一直都是不争不抢,容忍退让,不恋权柄。


    但是……


    她并非是表面上这么简单的人物。


    “是了……”赵煦想起了上上辈子和这一世,他父皇病重以后,向太后在福宁殿中与太皇太后争锋的那些画面。


    “上上辈子,朕并未与母后建立母子关系……故此,她只是争了朕的储君之位,保全了自身后,就悄然退场……她的下一次出手,是在朕驾崩后……”赵煦在心中呢喃着。


    那一次,现代的史书上语焉不详。


    但,结果却是,独相七年,权倾朝野的宰相章惇哪怕和号称内相的梁从政联手,也是顷刻间就被制服。


    章惇被贬,梁从政被流放而死。


    精确、快速、直接!


    赵煦甚至可以想象,章惇和梁从政当时应该已经是被控制住了。


    不然的话,哪里可能这么简单的就将宰相和内相一起干掉?


    想到这里,赵煦就又想起了这一世,向太后的种种行为。


    再看着现在,向太后在帘后的哭诉。


    赵煦不由得感慨:“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母后已得黄老道家之真谛!”


    ……


    送走三位宰执,向太后领着赵煦,回到保慈宫。


    然后她就带着赵煦,来到了庆寿宫,向太皇太后通禀了府界胥吏抱团对抗朝廷,对抗天子,同时怀疑可能存在着一个串联和组织胥吏们对抗朝廷的‘贼臣’。


    太皇太后听完向太后的禀报,她也是被吓了一跳,震惊之后,却是心虚。


    因为她心中有鬼!


    因为,真的可能存在过一个意图‘谋逆’之人。


    于是,她微微吁出一口气,看向向太后,说道:“太后……如今,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官家更是身孚内外之望,得天下拥戴……有人谋逆?不大可能吧?!”


    向太后只是静静的看着太皇太后,说道:“娘娘……新妇记得,在仁庙时,就有过禁军作乱………也曾有贼子谎称仁庙之子……”


    “先帝时,宗室世居谋逆案,更是牵扯甚广……”


    “仁庙、先帝之时,尚且有乱臣贼子,意图颠覆社稷,何况如今?!”


    说到这里,向太后看向太皇太后:“况今六哥还未成年,主少国疑,新妇以为,为了江山社稷,谨慎些总归无错!”


    “乞娘娘明察!”


    赵煦也跟着道:“还请太母明察!”


    太皇太后看着这母子两人的默契配合,沉默良久,才道:“太后忧心的是!”


    “是该好好查一查!”


    只是……


    不能真的查出点什么来!


    尤其是不能往前面查,查到元丰八年的那些事情上去。


    所以,她想了想,道:“但,自熙宁以来,朝中屡有锻炼成狱之事……老身恐有司刑讯逼供……”


    “当初世居逆案,就有人意图攀诬国家亲王,离间天家骨肉亲情……”


    说到这里,太皇太后看着向太后,道:“不如这样,太后和老身,都选派一位内臣,去到大理寺中监督,以防有司攀诬?”


    向太后自然知道,太皇太后嘴里的‘赵世居逆案有人攀诬国家亲王’指的是什么?


    就是赵世居一案中被凌迟的医官刘育。


    此人,曾在扬王府上当过差。


    故此,先帝曾借题发挥,敲打过扬王,逼得扬王上书自请出宫。


    向太后记得很清楚的。


    彼时,她的丈夫非常高兴,曾对她说过:吾之忧患,从此消弭!


    于是,扬王自请出宫就第的第七天,赵世居案就宣告结案。


    然而……


    扬王却依然留在宫中!


    因为,现在的这位太皇太后介入了,将扬王强留宫中!


    所以啊……


    向太后颔首道:“娘娘所言甚是!”


    总不能,真的闹出两宫纷争,甚至是天家骨肉相残的丑事吧?


    那样的话,天下人该怎么看大宋?


    伏唯圣朝以孝治天下,若是连孝都丢了,那赵家岂不是连司马家都不如?


    这也是先帝无法强令扬王出宫的缘故。


    更是她不能与庆寿宫撕破脸皮的原因。


    家丑不可外扬!


    当然,若真的威胁到了她和她的孩子的安危。


    向太后也是不会坐以待毙的。


    ……


    出了庆寿宫,回到保慈宫,向太后就领着赵煦,到了她的内寝,然后坐到塌上。


    “六哥……”她握着赵煦的手,轻轻的抽噎起来。


    “母后怎么了?”赵煦两只手都握着向太后的手,关切的问道:“怎又哭了?”


    “母后不哭……儿臣在……儿臣会保护母后的!”


    向太后听着赵煦的话,也看着这个孩子认真的模样。


    心中的郁结和委屈,一下子就消散了许多。


    她看着赵煦懂事乖巧孝顺的样子,轻轻抚摸着赵煦头上的帽子,道:“母后只是思念先帝了……”


    这自然是一句谎言!


    她和先帝,其实没什么感情,与其说是夫妻,不如说是陌生人。


    尤其是元丰以后,先帝留宿长秋的日子加起来,十个指头都数得清。


    她也知趣,所以很少出来,一直在长秋宫中吃斋念佛,就连节庆也只是露个面,就继续回去念她的经,祈她的福去了。


    但她也只能托词于此了。


    因为她是个体面人。


    不想让这个孩子知道太多,上一代人的龃龉。


    赵煦对向太后的性子,也算了解了。


    所以,赵煦知道,只要不把向太后逼到墙脚——譬如元丰八年那样的局面。


    也如上上辈子,赵煦驾崩后,章惇等人意图拥立赵煦的胞弟赵似。


    不然,向太后是不愿也不想与人斗的。


    她性子如此,不到万不得已,总是会选择退让。


    就如熙宁、元丰十九年间,退居长秋椒房殿,坐看着那一个个美人在宫中争奇斗艳,勾心斗角。


    所以啊……


    赵煦打算逼她一把,至少也先埋下一颗钉子。


    于是,他睁着自己那双清澈的眼眸,用着真诚的眼神,看着向太后,问道:“母后,方在太母处,儿臣听太母提及,当年世居逆案,曾有人妄图攀诬国家亲王……”


    “那人是谁?被攀诬者又是?”


    向太后没有想到赵煦忽然问及此事,顿时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当年的那些龌龊事。


    扬王颢从熙宁到元丰再到先帝驾崩前后的那些行径,再次在她心中浮现。


    而,这是向太后一直回避,也不愿回忆的事情。


    因为……太不体面了!


    可看着面前这个孩子的神色,向太后知道,有些事情她不说,这个孩子只要留心就会去查,而他若主动去查,就很容易被一些东西影响到。


    于是,没办法,向太后只能是思虑片刻后,将一些当年的事情,与赵煦简单的说一下。


    当然,她说的东西,都是美化过了的。


    在她口中,先帝是孝子,也是贤兄。


    先帝与两位亲王,更是兄友弟恭的典范。


    亲王们一再上书,自请出宫,但先帝一再挽留。


    这个时候就有小人趁机攀诬,不断离间天家骨肉。


    尤其是赵世居一案,因为牵扯到曾经与扬王有过联系的医官刘育,就被小人拿来做文章。


    赵煦听着,只是在心中冷笑,但嘴上却道:“原来如此……”


    “两位王叔,也确实是国家贤王啊!”


    “尤其是扬王叔!自儿臣即位以来,儿臣屡次想请扬王叔入宫,但扬王叔却一再婉拒……”


    “可见扬王叔果是贤王!”


    向太后听着,低下头去。


    她心里面明白,什么扬王‘一再婉拒’?


    分明就是庆寿宫,为了保护自家的宝贝儿子,不叫他在君前晃悠,以免误了性命,于是强令扬王不得随意入宫。


    那些扬王的推辞和婉拒奏疏,都是太皇太后叫人代笔的。


    不然,以扬王那打蛇随棍上的无赖嘴脸,别说是六哥下诏请他入宫了。


    他只要找到机会,就会往宫中来,甚至深入大内宫闱。


    想到这里,向太后就握紧了拳头。


    “是了……”


    “吾也不可不防!”


    “亲贤宅那边,吾也得派人去盯着才是!”


    亲贤宅如今,只有庆寿宫委派的剩军看守。


    看上去,扬王颢被那些剩军监视的很严密。


    可是,终归不保险啊。


    人家可是母子!


    想到这里,向太后就忍不住握紧了赵煦的小手。


    “是啊……他们是母子……母子亲情,发乎天性!”


    她可赌不起,更不敢赌,庆寿宫真的能舍弃与扬王的母子亲情。


    元丰八年,先帝病重时的那些事情,再次在她心底浮现。


    扬王覠,赖在宫中,甚至赖在御前……死活不肯走……


    荆王覠托安仁保佑夫人,与她递的那句话,更是在她心中回荡着:“皇嫂当早做准备,迟则恐为他人所有!”


    这些事情,她曾以为她忘记了。


    但事实是——它们一直在。


    如今,这些记忆被唤醒。


    向太后紧紧的握着赵煦的手,她越想越感觉不安全。


    他们是母子!


    吾与六哥,也是母子!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长久!


    吾也当为六哥计长久才是!


    想到这里,向太后终于下定决心。


    她也要派人去亲贤宅中盯着才是!


    只是,用什么借口或者理由呢?


    这却是个问题了。


    正想着这些,向太后就听到自己身前的赵煦道:“对了……母后,儿臣有个事情一直不解……”


    “嗯?”


    “为何扬王叔会与扬王妃和离?”


    向太后眼前一亮!


    是啊!


    这不是个现成的眼线吗?


    扬王妃冯氏!


    只要能想办法,让冯氏从瑶华宫中出来,让她和扬王复婚。


    那么,扬王身边就等于有了一个十二时辰的眼睛。


    对于弟媳冯氏,向太后可太清楚了。


    那可是对扬王恨之入骨,甚至可以说,没有人比冯氏更恨扬王的人!


    因为扬王,曾经想杀了冯氏!


    扬王也一直想废黜冯氏之子赵孝骞的世子之位。


    但先帝坚决不允!


    想到这里,向太后就明白了。


    或许,当年先帝之所以一直保护冯氏,不允许扬王与之和离,同时一直保护着赵孝骞的世子之位。


    就是因为,冯氏与赵孝骞就是先帝监视扬王的眼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女儿洼 重生之自由 甲申天变 我有百万亿分身 这男主粉我不当了